第379章 萧条孤兴发(3)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王若是觉得忠言逆耳,那在下这就告辞,以免扫了大王的兴致。”
晋王眯起眼来,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忽然抚掌大笑起来,叹道:“不愧为孙大将军的子孙,有胆有识,深得孤心。”
“大王过奖,在下愧不敢当。”
孙奕之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不过是幼承祖训,又蒙恩师教诲,记得君臣之道,重在君君臣臣,各行其道,方为正统。既知有奸人心怀不臣之心,又岂能坐视不理?”
“说的不错!”
晋王点头说道:“那些贼子心怀不轨,孤又如何不知。只可惜如今三军将士皆听命于四卿,孤空有国君之名,却无可用之兵,有心除贼,可惜无力回天。久闻孙家兵法战无不胜,倒是不知将军可有除贼之术?”
孙奕之见他目光闪烁,提及孙家兵法之时,口气颇为艳羡,他先前在邯郸将以兵书下聘之事宣扬出去,便是为了引来这些人,只是这位大王说得委婉,还是未曾掩饰其贪婪之心。既想得利,又不愿出力,不甘心为世家所制,却又害怕他们彻底将他抛弃,另推新君,想借他之手,却又不明说。
这分明就是等他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若是日后事有不成,晋王也可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他的头上,事成则坐收其利,如此无论成败,晋王都毫无损失。
他心下晒然一笑,对晋王这等既贪且懦的性子,着实有些看不上,原以为公子晏这般人才,其父也不会差到哪里,今日一见,不过寥寥数语,其人贪鄙之色形诸于表,根本不加掩饰,也难怪赵鞅这十几年来把持朝政,晋王都全然无力反抗。
为君之道,首在识人用人,就算勾践那般阴沉之人,求贤之时,亦曾对文种范蠡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方能君臣相得,共度难关。
晋王这般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但凡心怀抱负之人,岂能看不出他所思所想?相比之下,赵鞅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更容易收拢人心,这人品风范气度,面由心生,只一看,孙奕之便心下喟然,纵使他当真帮着晋王出手,除去赵魏韩三家主事之人,可以晋王之性,得手之后,又会如何?
百年前的下宫之变,前车可鉴,世家间的倾轧争斗,亦少不了晋王的推波助澜,晋国内乱不休,公族与世家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根本说不得孰对孰错,到最后,也不过以胜负成败论英雄。
他心下感叹,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听不懂晋王暗示,慷慨大气地说道:“大王乃是文公后人,公族正统,只需振臂一呼,必然应着云集。那等跳梁小丑,乱臣贼子,也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大王若是下令,在下自当尽力协助公子,共同为大王效力。”
公子晏听得心潮起伏,当即长身而起,冲着晋王深深一礼,说道:“儿臣愿为父王效力,为重振晋国声威,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晋王深吸了口气,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差点揪掉了几根,才按捺住心中火气,没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子踢出殿去,好一会儿,方才说道:“若动刀兵,无论胜负,皆会累及百姓。孤乃一国之君,国中百姓皆为孤之子民,孤又怎忍心生灵涂炭?昔有专诸鱼腹藏剑,手刃王僚,不知这鱼肠之剑,如今可在将军之手?”
孙奕之见他终于忍不住,还是提及行刺之事,便暗叹一声,知道晋王终究还是不敢光明正大地对付赵魏韩三家,刺杀这种手段,实非王道。更何况赵魏韩三家家主之下,尚有无数人才,又深得民心,就算他杀了赵鞅,还有赵毋恤,杀了赵毋恤,还有赵无忧……而赵氏在晋国百姓心中,仍是忠臣义士,反倒毁了晋王名声,到最后成就的,依然是赵氏。
“大王只需一封诏书,将赵氏罪行公诸于众,便可名正言顺将其罢免抄家,又何必用这等见不得光的手段,实在有损大王声誉,还请大王三思!”
第(3/3)页
王若是觉得忠言逆耳,那在下这就告辞,以免扫了大王的兴致。”
晋王眯起眼来,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忽然抚掌大笑起来,叹道:“不愧为孙大将军的子孙,有胆有识,深得孤心。”
“大王过奖,在下愧不敢当。”
孙奕之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不过是幼承祖训,又蒙恩师教诲,记得君臣之道,重在君君臣臣,各行其道,方为正统。既知有奸人心怀不臣之心,又岂能坐视不理?”
“说的不错!”
晋王点头说道:“那些贼子心怀不轨,孤又如何不知。只可惜如今三军将士皆听命于四卿,孤空有国君之名,却无可用之兵,有心除贼,可惜无力回天。久闻孙家兵法战无不胜,倒是不知将军可有除贼之术?”
孙奕之见他目光闪烁,提及孙家兵法之时,口气颇为艳羡,他先前在邯郸将以兵书下聘之事宣扬出去,便是为了引来这些人,只是这位大王说得委婉,还是未曾掩饰其贪婪之心。既想得利,又不愿出力,不甘心为世家所制,却又害怕他们彻底将他抛弃,另推新君,想借他之手,却又不明说。
这分明就是等他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若是日后事有不成,晋王也可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他的头上,事成则坐收其利,如此无论成败,晋王都毫无损失。
他心下晒然一笑,对晋王这等既贪且懦的性子,着实有些看不上,原以为公子晏这般人才,其父也不会差到哪里,今日一见,不过寥寥数语,其人贪鄙之色形诸于表,根本不加掩饰,也难怪赵鞅这十几年来把持朝政,晋王都全然无力反抗。
为君之道,首在识人用人,就算勾践那般阴沉之人,求贤之时,亦曾对文种范蠡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方能君臣相得,共度难关。
晋王这般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但凡心怀抱负之人,岂能看不出他所思所想?相比之下,赵鞅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更容易收拢人心,这人品风范气度,面由心生,只一看,孙奕之便心下喟然,纵使他当真帮着晋王出手,除去赵魏韩三家主事之人,可以晋王之性,得手之后,又会如何?
百年前的下宫之变,前车可鉴,世家间的倾轧争斗,亦少不了晋王的推波助澜,晋国内乱不休,公族与世家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根本说不得孰对孰错,到最后,也不过以胜负成败论英雄。
他心下感叹,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听不懂晋王暗示,慷慨大气地说道:“大王乃是文公后人,公族正统,只需振臂一呼,必然应着云集。那等跳梁小丑,乱臣贼子,也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大王若是下令,在下自当尽力协助公子,共同为大王效力。”
公子晏听得心潮起伏,当即长身而起,冲着晋王深深一礼,说道:“儿臣愿为父王效力,为重振晋国声威,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晋王深吸了口气,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差点揪掉了几根,才按捺住心中火气,没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子踢出殿去,好一会儿,方才说道:“若动刀兵,无论胜负,皆会累及百姓。孤乃一国之君,国中百姓皆为孤之子民,孤又怎忍心生灵涂炭?昔有专诸鱼腹藏剑,手刃王僚,不知这鱼肠之剑,如今可在将军之手?”
孙奕之见他终于忍不住,还是提及行刺之事,便暗叹一声,知道晋王终究还是不敢光明正大地对付赵魏韩三家,刺杀这种手段,实非王道。更何况赵魏韩三家家主之下,尚有无数人才,又深得民心,就算他杀了赵鞅,还有赵毋恤,杀了赵毋恤,还有赵无忧……而赵氏在晋国百姓心中,仍是忠臣义士,反倒毁了晋王名声,到最后成就的,依然是赵氏。
“大王只需一封诏书,将赵氏罪行公诸于众,便可名正言顺将其罢免抄家,又何必用这等见不得光的手段,实在有损大王声誉,还请大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