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巡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去通知了。于是,这天晚上,大伙都睡得很早,睡之前却是把自己最好的衣物拿了出来,放在床头。
女子则将梳妆打扮的物事准备充分了,一些人还把自己压箱底的首饰都拿了出来,就等着早上起来打扮。村长说了,可不能给村子丢脸。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陈家村就像是在庆祝过年一样,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换上了新衣服。
其实也算不上临时换的,现在大伙的衣服都还是不错的,只是今天穿的都是不下地干活的衣服。妇人们在仔细地洗了头,梳了发髻,有些还稍稍上了一点淡妆,简单而隆重。
人们自发地从村口开始排队,整整齐齐地站在道路的两边,候着知县大人一行的到来。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则是两个半大小子,手里拿着鞭炮和火折子,就等知县大人的马车一出现便开始放鞭炮。这原是叶枫的吩咐,说是喜庆一点最好。
按照现代的时间来算,大约九点左右的时候,先是有隐约的马车车轮碾过路的声音,负责打探的人便上了官道望了望,这才跑回来说道:“来了来了,好多马车啊。”
众人一听,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或兴奋或激动地望着村口与官道的交接处。传说中的官驾,整个青山县最有势力的依仗,马上就要来了。
慢慢地,马车接二连三的出现。
就在准备放鞭炮的时候,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跑了过来,让大伙做好跪接准备,至于鞭炮便不要放了,说是惊着马便不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白知县第一个下了马车,后面的官员赶忙上去伺候。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拥围着白知县朝村口走来。
远远看着,倒像是有三十来人。
要说这一段官道的路况确实是有些差,抖的一众人的屁股生疼。但是,知县大人都没喊苦,他们便更不敢了。
难不成,他们的屁股就比知县大人的还高贵?
此刻下了车,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的,空气比城里好了许多。今天又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的,倒不像是视察工作,却有些像秋游。
众人一看,官道下面走上一小段路便有一座牌坊,走近一看,上面写着“陈家村”三个大字。有那喜欢书法的学子看了片刻便道:“这字力透纸背,铁画银钩的,一看就是千帆兄的手笔。”
闻言,陈千帆赶忙道:“众位过谦了。只是大人明鉴,这匾额空着也不好,所以学生便草草拟了,还望各位大人和同窗帮忙题字题诗为谢。”
白知县便道:“很好,等我们看完了再来题诗题字也不迟。好了,快带路吧。”
众人都是极是,叶枫唤了一声“义父”,这才带着白知县一行人往里走。
过了牌坊,众官员便见村民们全部跪了下去,高呼“大人好”。这些人气色都好,面无饥色,且衣服都是崭新的,虽然料子是最普通的,但看着舒服。
于是,众官员心情都十分的好,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功劳一般。全然忘了哪怕是一年前,陈家村也不是这样。
又见这路十分平坦,比官道还好,那负责修建的官员便惊讶地说道:“村长呢?说起来你们村这路是何时修的,用的什么材料,竟是这般齐整美观。我看啊,以后其他地方再要修路,也照着这个修好了。”
“是啊,我瞧着竟是比官道都要好些。”
叶枫拉了拉陈继发,陈继发这才上前恭敬地说道:“回大人的话,这路是今年年初铺设的,材料是青石板,买回来后又让有经验的工匠打磨了才铺上的。”
见这人点了点头,陈继发这才往后退了一步,继续往前走。要不是那人点名了,他真不想出来,太吓人了。
这些人身上的官服,让他没来由地紧张。
走了不到五十步,迎面便是一溜的杏树。特别是前头这几十棵,都是精心挑选的,全部高高大大,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
也不知道叶枫是用什么法子种植的。这么大的树丛山里挖出来,众人原以为是很难种活的,哪知却是全都活了。不得不说,这个叶枫还真有两下子。
众人原以为也就这十几米的道路两旁有杏树,结果,远远望去,且发现似乎这些树没有尽头一般,哪里有路,哪里便有杏树。
见状,白知县便好奇地问道:“叶枫,这是何树呀?种了大概多少?我瞧着怎么一望无际似的。”
叶枫便上前道:“回义父的话,这叫杏树,路的两旁都是,并无其他品种。至于数量,哪里有路,哪里便有树。我们村,仿佛,仿佛是一万零两百多棵。”
众人一听居然这么多树,都有些吃惊,便直接问道:“哪里来这么多杏花?为什么不种其他树呢?”
光是准备这些杏树就要花不少时间,且这些树一看便是经过精心修剪的,没有枯枝,还似乎都按着一定的形状在生长,颇具美态。
这样一来,单单是看树便知,春天会很美。
闻言,叶枫便道:“回各位大人,我们陈家村最不缺的便是杏树,无论是屋子门口还是树林深处都是。至于为什么种杏树,一是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这杏花最是美好,小子曾经听过一首诗,不过却是只记得两句,仿佛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外,杏子稍稍处理,可以做果脯,最是美味。”
叶枫说的这句诗彻底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官员,他们都是读书人过来的,骨子里还是浪漫的。
一想到叶枫说的,春天的时候这里的杏花全部开了,坐在树下喝酒吃食,吟诗作对,简直太美了。
白知县便道:“好,这个主意甚好。本官也记得一句有关杏花的诗,那便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明年三月,本官一定再来这里,看一看这盛放的杏花是何等的景致。”
原本这路是有些远的,虽然平坦,但这些人都是不惯长时间行路的,所以前方便有早就预备好的马车。
哪知白知县道:“不用了,这样好的景致,坐车岂不是辜负了?这样,今天我们都步行,看一看这里的景致。”
他这样一说,自然没有人敢反对。
走着走着,便到了商业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去通知了。于是,这天晚上,大伙都睡得很早,睡之前却是把自己最好的衣物拿了出来,放在床头。
女子则将梳妆打扮的物事准备充分了,一些人还把自己压箱底的首饰都拿了出来,就等着早上起来打扮。村长说了,可不能给村子丢脸。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陈家村就像是在庆祝过年一样,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换上了新衣服。
其实也算不上临时换的,现在大伙的衣服都还是不错的,只是今天穿的都是不下地干活的衣服。妇人们在仔细地洗了头,梳了发髻,有些还稍稍上了一点淡妆,简单而隆重。
人们自发地从村口开始排队,整整齐齐地站在道路的两边,候着知县大人一行的到来。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则是两个半大小子,手里拿着鞭炮和火折子,就等知县大人的马车一出现便开始放鞭炮。这原是叶枫的吩咐,说是喜庆一点最好。
按照现代的时间来算,大约九点左右的时候,先是有隐约的马车车轮碾过路的声音,负责打探的人便上了官道望了望,这才跑回来说道:“来了来了,好多马车啊。”
众人一听,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或兴奋或激动地望着村口与官道的交接处。传说中的官驾,整个青山县最有势力的依仗,马上就要来了。
慢慢地,马车接二连三的出现。
就在准备放鞭炮的时候,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跑了过来,让大伙做好跪接准备,至于鞭炮便不要放了,说是惊着马便不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白知县第一个下了马车,后面的官员赶忙上去伺候。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拥围着白知县朝村口走来。
远远看着,倒像是有三十来人。
要说这一段官道的路况确实是有些差,抖的一众人的屁股生疼。但是,知县大人都没喊苦,他们便更不敢了。
难不成,他们的屁股就比知县大人的还高贵?
此刻下了车,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的,空气比城里好了许多。今天又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的,倒不像是视察工作,却有些像秋游。
众人一看,官道下面走上一小段路便有一座牌坊,走近一看,上面写着“陈家村”三个大字。有那喜欢书法的学子看了片刻便道:“这字力透纸背,铁画银钩的,一看就是千帆兄的手笔。”
闻言,陈千帆赶忙道:“众位过谦了。只是大人明鉴,这匾额空着也不好,所以学生便草草拟了,还望各位大人和同窗帮忙题字题诗为谢。”
白知县便道:“很好,等我们看完了再来题诗题字也不迟。好了,快带路吧。”
众人都是极是,叶枫唤了一声“义父”,这才带着白知县一行人往里走。
过了牌坊,众官员便见村民们全部跪了下去,高呼“大人好”。这些人气色都好,面无饥色,且衣服都是崭新的,虽然料子是最普通的,但看着舒服。
于是,众官员心情都十分的好,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功劳一般。全然忘了哪怕是一年前,陈家村也不是这样。
又见这路十分平坦,比官道还好,那负责修建的官员便惊讶地说道:“村长呢?说起来你们村这路是何时修的,用的什么材料,竟是这般齐整美观。我看啊,以后其他地方再要修路,也照着这个修好了。”
“是啊,我瞧着竟是比官道都要好些。”
叶枫拉了拉陈继发,陈继发这才上前恭敬地说道:“回大人的话,这路是今年年初铺设的,材料是青石板,买回来后又让有经验的工匠打磨了才铺上的。”
见这人点了点头,陈继发这才往后退了一步,继续往前走。要不是那人点名了,他真不想出来,太吓人了。
这些人身上的官服,让他没来由地紧张。
走了不到五十步,迎面便是一溜的杏树。特别是前头这几十棵,都是精心挑选的,全部高高大大,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
也不知道叶枫是用什么法子种植的。这么大的树丛山里挖出来,众人原以为是很难种活的,哪知却是全都活了。不得不说,这个叶枫还真有两下子。
众人原以为也就这十几米的道路两旁有杏树,结果,远远望去,且发现似乎这些树没有尽头一般,哪里有路,哪里便有杏树。
见状,白知县便好奇地问道:“叶枫,这是何树呀?种了大概多少?我瞧着怎么一望无际似的。”
叶枫便上前道:“回义父的话,这叫杏树,路的两旁都是,并无其他品种。至于数量,哪里有路,哪里便有树。我们村,仿佛,仿佛是一万零两百多棵。”
众人一听居然这么多树,都有些吃惊,便直接问道:“哪里来这么多杏花?为什么不种其他树呢?”
光是准备这些杏树就要花不少时间,且这些树一看便是经过精心修剪的,没有枯枝,还似乎都按着一定的形状在生长,颇具美态。
这样一来,单单是看树便知,春天会很美。
闻言,叶枫便道:“回各位大人,我们陈家村最不缺的便是杏树,无论是屋子门口还是树林深处都是。至于为什么种杏树,一是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这杏花最是美好,小子曾经听过一首诗,不过却是只记得两句,仿佛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外,杏子稍稍处理,可以做果脯,最是美味。”
叶枫说的这句诗彻底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官员,他们都是读书人过来的,骨子里还是浪漫的。
一想到叶枫说的,春天的时候这里的杏花全部开了,坐在树下喝酒吃食,吟诗作对,简直太美了。
白知县便道:“好,这个主意甚好。本官也记得一句有关杏花的诗,那便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明年三月,本官一定再来这里,看一看这盛放的杏花是何等的景致。”
原本这路是有些远的,虽然平坦,但这些人都是不惯长时间行路的,所以前方便有早就预备好的马车。
哪知白知县道:“不用了,这样好的景致,坐车岂不是辜负了?这样,今天我们都步行,看一看这里的景致。”
他这样一说,自然没有人敢反对。
走着走着,便到了商业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