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全国巡回宣讲团(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来,沉吟道:“陛下,古之学者必有师,虽然他们四个的确年轻了些,但在律法方面,老臣可以担保,他们却是全国最精通律法的人。所以,不必在意年龄问题。”
另一人也道:“孔圣人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有圣人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我同意明尚书的话,如果单单是为这个担忧,大可不必。”
如果叶枫在场,肯定会恍然大悟。
作为现代人,他是不会介意这种事的,且听听讲座很是正常。谁说学生就一定不如老师,老师就一定高于弟子呢?
但是,古人既讲究师承关系,又最是讲究论资排辈,更是说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的。要让他们虚心听几个年轻人讲话,实在是有些抵触。
但是,白知县那会作为青山县最大的领导,自然是可以充当当地官员的老师的。
至于这几人,倒真的是有点问题。
“陛下,不可啊,千万不可,此举实在是有违圣人之道啊。他们几个怎么可以充当天下人的老师呢?”阴尚书第一个站了出来,表达了否定的观点。
不管赞不赞同,他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反对。
“是啊,是啊,这怎么可以啊?老臣不是质疑他们的学术水平,而是此举大大的不妥啊!”
皇帝陛下还未发话,下面倒是争论了起来。一时间,整个朝堂闹哄哄的,争论不休。
持支持意见的觉得反对派顽固不化,思维固化,吃反对意见的觉得正方不顾正统,侮辱先师。吵着吵着,口水都要溅到对方身上了。
可以说,朝廷之上,好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讨论了。以前,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是放在心里,不过是让皇帝自己做决定。而今天这个论题彻底点燃了他们心中的辩论欲望。
见状,阴尚书更是得意至极,仿佛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这个计划会胎死腹中。
哼,谁叫这个姓白的一味进取,却忽略了现实问题。
原本,白知县是不想提这个建议的。
因为他基本上也是持反对意见,觉得这件事建议难以施行。但是,叶枫极力劝解道:“凡事都要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不行?”
想了想叶枫的建议,白知县又觉得他说得对。反正就算是皇帝陛下不支持,总有其他的办法解决。但是,万一皇帝支持呢?
要知道,若是支持,不管皇帝宣不宣旨,他的地位都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这一去就是全国各地,正是结交各路官员的好机会啊。
所以,白知县最后选择了叶枫的建议,将之提了出来。但其实,他在青山县的时候根本没有这样做过。不过也不怕皇帝询问甚至是实地考察,他在叶枫为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的时候便现场讲过话,象征性地为他们授过课。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看着朝臣们争论不休,争的面红耳赤,皇帝不怒反喜。说实话,他自己也记不起来了,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场面是何时了。
古人都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也一直努力想实现这个梦想,可惜,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他们已经不想更加不敢这样做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朝臣思维僵化。
很多时候,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全靠他拿主意。他虽是天子,但也是肉体凡胎,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啊。
阴尚书一边煽风点火,一边注意观察皇帝的脸色和表情,却见皇帝微微笑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别人兴许是以为皇帝在思索怎么办,但他心里知道,皇帝已经做出了决定,而且是支持这个想法的。
想到这里,阴尚书在内心叹了口气。
他在朝堂为官几十年,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以往,他总是能捎到这位皇帝的痒处,从而得到大力支持。但是,自从这个姓白的来了之后,他倒是看不懂了。
这一次,倒是他失算了。
果然,只见皇帝摆了摆手,便有太监上前大声说道:“肃静!各位大人肃静!”
众人一听,赶忙各回各位,安静了下来。
半响,只听皇帝说道:“刚刚大伙的讨论我也听到了。你们说的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但圣人也说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况且,这次的宣讲,不过是替朕去传达打拐大法的精髓,而非讲学,又怎能与师父搭得上边?”
众人一听,特别是那些反对派,倒也觉得有道理。他们也不是真的要反对,只要不与老师二字搭上边就行了。
对,是宣讲而已。
“便是师父又怎么了?就如明尚书所言,这四位卿家可以说是全国最懂律法的人了,这样的人给你们当老师,你们就偷着乐吧。不过,你们愿不愿意称之为师,朕不强求。但是,若是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朕就给他们足够的资格。”
这是什么意思,卧槽!
此话一出,明尚书兴奋,阴尚书心道不好,白知县和四位年轻人兴奋。他们知道,他们要的结局来了,只是,这结局原本他们想象的还要好。
“你们几位听令,朕命白卿家为钦差大臣,带着几位前往全国各县宣讲大法。各州县必须听从宣讲团安排,并将打拐大法作为明年官员大考的内容之一。此外,以后每个州县的失踪婴孩数量以及当年的打拐成绩一并纳入当地官员年终考核绩效,并视情况论功行赏。”
说完这些,像是怕有些反对似的,又加了一句:“朕累了,今天处理了不少事情。好了,退朝!”
说完,皇帝陛下宣布了退朝,自己先走了。
今天他着实高兴,不但看见了久违的大讨论,还解决了一件事,那便是只要白知县成功了,那么以后国家的人口便会增长许多。且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又会大大上升。
白知县做事,他还是很放心的。
要说这人知道分寸,又会适当宣传朝廷的为民政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的好事,他自然是要去与吴贵妃分享。
白知县一听,简直像是被雷劈了一般。
原本这个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