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城里的月光(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接过地契,阮大朗还是有些不置信,半响才说道:“这……这铺子真的是我们的了?”说起来,他这婆和闺女确实越来越厉害了。
之前是去了一趟县里,参加了那个什么知识竞赛,拿回家许多粮食和一些银子。后来去了趟京城,拿回来五十亩地和三样新种子。
现在,不过是去了趟陈家村,回来手里便多了十多斤长生果种子,外加城里的一个小铺子。天啊,要真是这样,干脆天天出去得了。
闻言,李氏便道:“自然是真的,要不然哪里来的地契啊。这可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再说了,你没看见这个鲜红的大印么,这可是县衙盖的。”
闻言,阮大朗这才想到重点,正色道:“这城里的东西都精贵,更何况还是铺子。对了,这铺子虽小,只怕不便宜,你和玉萍哪里来的银子?”
这可是他心里很大的一个疑问。
李氏打算将衙门赏了银子一事隐瞒到底,反正是没有人敢去衙门质问那些衙差的。
想了想便道:“这不拿皇上赏咱玉萍的新种子去陈家村找叶枫换了二十斤长生果嘛。想着今年是第一次种,我们便卖了五斤出去,换了七十两银子。加上之前剩的,便买下了这个铺子。哎,我们手里啊,现在可是一分钱都没有了。这段时间,可是要节约一点了。”
闻言,阮大朗的神情这才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就怕这个铺子的来路不正。又嘱咐李氏将地契收好,这才说道:“这铺子是买来做什么啊?要说咱们家又没有个手艺,卖菜的话今年又种的不多,自己吃还不够吃呢。”
李氏却自信地说道:“这个啊,我和玉萍早就想好了。我娘不是会做手擀面吗,你回回吃了都说好吃。所以,我想把娘接到铺子里住着,教我和玉萍做手擀面。同时,我们再卖一些小吃食,例如清粥啊,煎蛋啊,鸡蛋饼什么的,想来是有得赚的。”
阮大朗一听,立刻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一来他岳母做的那手擀面真的是称得上一绝,面条筋道,配料也棒,吃了一碗还想吃,就是在李家河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所以,村子里但凡是办那红白喜事的,都会央了她去露一手。
第二嘛,便是他这岳母家里实在是人多口杂,虽然几个孩子都分了家,但是由于她嘴巴厉害,几个媳妇没有一个是喜欢她的。偏偏她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这下好了,有了事情做,又有银子赚,又可以帮衬女儿家,想来是十分愿意的。
“只是,那铺子似乎不大,且要是卖面条的话,住在铺子里是不是不好啊?”阮大朗此刻智商在线,很快便想到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住宿问题必须解决,要不然倒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李氏便回答道:“要不怎么说玉萍这丫头聪明呢!这铺子虽小,可是却很高。玉萍这丫头便想到要再建一层,就拿来做住的地方。我们回来前已经找了工匠开始施工了,说是十天就能完工。”
阮大朗听了,也是十分佩服阮玉萍的鬼主意。
想了想便叹到:“之前有人跟我说,这丫头小时候的时候去观音庙上香,结果看见她头上有光晕,我还只是不信。现在看了,倒真是得了菩萨的点化。”
“呀,还有这事,你怎么从未和我说起过?”
“我不是觉得这事不可信么,所以便没当回事。今天你一说,我便想起来了,好多年前的事了……”
“那你说说,这事我得听听。”
……
就这样,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从阮玉萍小时候的事扯到铺子的事,又从铺子的事扯上做生意的事,聊了大半宿才睡着。
阮玉萍自然也是在床上思考做生意的事,只是,她想的更多,更具体,倒不像是李氏夫妻这样乱扯。
第二日,阮大朗吃过早饭便早早地下地去翻地了。李氏昨夜就说了,这十五斤种子最多够种一亩地的,让他估摸着翻出来,越快越好。
其实,这块地阮大朗闲着没事早就翻完了,但李氏说今年是第一次种,还是精细一点好,他便老老实实地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李氏则是和阮家老二阮玉珠在屋里烧水。阮玉珠因为之前的事对阮大朗和李氏有些怨言,又似乎受了惊吓,所以最近不爱说话。
但是今日的事十分奇怪,因为李氏说这些开水是要拿桶装了去地里浇地的。她今年十一了,说起来实在是没见过有人这样做过。
阮玉珠便道:“娘,你们该不是弄错了吧?这可是开水啊,很烫的,用来浇地做什么啊?”
李氏便道:“就是要它烫,这样才能将地里的虫子烫死。”
见阮玉珠还是不懂,李氏也不想多解释,一边拿瓢往桶里舀水一边道:“一会儿娘就要去地里了,你和你姐还有弟弟妹妹把家看好啊。”
她是怕龚氏上门来要种子。其他人都是别人家没有人,便会避嫌。但是,她倒好,专挑这种时候来。
虽然已经全部剥好了,但一天不种下地,她这心里就一点都不踏实。
剥好了算什么?龚氏若是想要,一样敢来。
要说果真是多年的妯娌,李氏还是很了解龚氏的。只是,龚氏之所以到现在都还未来,不是因为她不想要,而是因为她觉得李氏肯定会把这件事告诉阮家二老。
到时候再趁机要,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李氏去了地里,见阮大朗已经将地里新长出来的嫩草拔干净了,也耕得细细的,李氏便将担子放了下来,拿起瓢一瓢一瓢往地里撒开水。
幸好家里离这里近,这水还是很烫的。一瓢浇下去,地里立刻冒起一阵白烟。
就这样劳作了一天,李家厨房里的烟火也是几乎一天都未断。好在他们这里独门独户的,要不然啊,那些多嘴多舌的人肯定又会说他们发达了,不知道在家里做什么好吃的。
阮大朗更是心急,又趁着晚上凉快,挑粪去将那一亩地浇了一遍。
又过了几日,阮玉萍和李氏进城去看了铺子的施工情况,说了些新要求,又买了些吃食回来,这才开始种花生。
他们刚把花生种完,在家休息的时候,龚氏便有些坐不住了,带着两个鸡蛋上了门。原本她早就想来了,只可惜她娘病了,她只好回去照顾了几日。
哪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接过地契,阮大朗还是有些不置信,半响才说道:“这……这铺子真的是我们的了?”说起来,他这婆和闺女确实越来越厉害了。
之前是去了一趟县里,参加了那个什么知识竞赛,拿回家许多粮食和一些银子。后来去了趟京城,拿回来五十亩地和三样新种子。
现在,不过是去了趟陈家村,回来手里便多了十多斤长生果种子,外加城里的一个小铺子。天啊,要真是这样,干脆天天出去得了。
闻言,李氏便道:“自然是真的,要不然哪里来的地契啊。这可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再说了,你没看见这个鲜红的大印么,这可是县衙盖的。”
闻言,阮大朗这才想到重点,正色道:“这城里的东西都精贵,更何况还是铺子。对了,这铺子虽小,只怕不便宜,你和玉萍哪里来的银子?”
这可是他心里很大的一个疑问。
李氏打算将衙门赏了银子一事隐瞒到底,反正是没有人敢去衙门质问那些衙差的。
想了想便道:“这不拿皇上赏咱玉萍的新种子去陈家村找叶枫换了二十斤长生果嘛。想着今年是第一次种,我们便卖了五斤出去,换了七十两银子。加上之前剩的,便买下了这个铺子。哎,我们手里啊,现在可是一分钱都没有了。这段时间,可是要节约一点了。”
闻言,阮大朗的神情这才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就怕这个铺子的来路不正。又嘱咐李氏将地契收好,这才说道:“这铺子是买来做什么啊?要说咱们家又没有个手艺,卖菜的话今年又种的不多,自己吃还不够吃呢。”
李氏却自信地说道:“这个啊,我和玉萍早就想好了。我娘不是会做手擀面吗,你回回吃了都说好吃。所以,我想把娘接到铺子里住着,教我和玉萍做手擀面。同时,我们再卖一些小吃食,例如清粥啊,煎蛋啊,鸡蛋饼什么的,想来是有得赚的。”
阮大朗一听,立刻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一来他岳母做的那手擀面真的是称得上一绝,面条筋道,配料也棒,吃了一碗还想吃,就是在李家河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所以,村子里但凡是办那红白喜事的,都会央了她去露一手。
第二嘛,便是他这岳母家里实在是人多口杂,虽然几个孩子都分了家,但是由于她嘴巴厉害,几个媳妇没有一个是喜欢她的。偏偏她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这下好了,有了事情做,又有银子赚,又可以帮衬女儿家,想来是十分愿意的。
“只是,那铺子似乎不大,且要是卖面条的话,住在铺子里是不是不好啊?”阮大朗此刻智商在线,很快便想到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住宿问题必须解决,要不然倒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李氏便回答道:“要不怎么说玉萍这丫头聪明呢!这铺子虽小,可是却很高。玉萍这丫头便想到要再建一层,就拿来做住的地方。我们回来前已经找了工匠开始施工了,说是十天就能完工。”
阮大朗听了,也是十分佩服阮玉萍的鬼主意。
想了想便叹到:“之前有人跟我说,这丫头小时候的时候去观音庙上香,结果看见她头上有光晕,我还只是不信。现在看了,倒真是得了菩萨的点化。”
“呀,还有这事,你怎么从未和我说起过?”
“我不是觉得这事不可信么,所以便没当回事。今天你一说,我便想起来了,好多年前的事了……”
“那你说说,这事我得听听。”
……
就这样,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从阮玉萍小时候的事扯到铺子的事,又从铺子的事扯上做生意的事,聊了大半宿才睡着。
阮玉萍自然也是在床上思考做生意的事,只是,她想的更多,更具体,倒不像是李氏夫妻这样乱扯。
第二日,阮大朗吃过早饭便早早地下地去翻地了。李氏昨夜就说了,这十五斤种子最多够种一亩地的,让他估摸着翻出来,越快越好。
其实,这块地阮大朗闲着没事早就翻完了,但李氏说今年是第一次种,还是精细一点好,他便老老实实地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李氏则是和阮家老二阮玉珠在屋里烧水。阮玉珠因为之前的事对阮大朗和李氏有些怨言,又似乎受了惊吓,所以最近不爱说话。
但是今日的事十分奇怪,因为李氏说这些开水是要拿桶装了去地里浇地的。她今年十一了,说起来实在是没见过有人这样做过。
阮玉珠便道:“娘,你们该不是弄错了吧?这可是开水啊,很烫的,用来浇地做什么啊?”
李氏便道:“就是要它烫,这样才能将地里的虫子烫死。”
见阮玉珠还是不懂,李氏也不想多解释,一边拿瓢往桶里舀水一边道:“一会儿娘就要去地里了,你和你姐还有弟弟妹妹把家看好啊。”
她是怕龚氏上门来要种子。其他人都是别人家没有人,便会避嫌。但是,她倒好,专挑这种时候来。
虽然已经全部剥好了,但一天不种下地,她这心里就一点都不踏实。
剥好了算什么?龚氏若是想要,一样敢来。
要说果真是多年的妯娌,李氏还是很了解龚氏的。只是,龚氏之所以到现在都还未来,不是因为她不想要,而是因为她觉得李氏肯定会把这件事告诉阮家二老。
到时候再趁机要,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李氏去了地里,见阮大朗已经将地里新长出来的嫩草拔干净了,也耕得细细的,李氏便将担子放了下来,拿起瓢一瓢一瓢往地里撒开水。
幸好家里离这里近,这水还是很烫的。一瓢浇下去,地里立刻冒起一阵白烟。
就这样劳作了一天,李家厨房里的烟火也是几乎一天都未断。好在他们这里独门独户的,要不然啊,那些多嘴多舌的人肯定又会说他们发达了,不知道在家里做什么好吃的。
阮大朗更是心急,又趁着晚上凉快,挑粪去将那一亩地浇了一遍。
又过了几日,阮玉萍和李氏进城去看了铺子的施工情况,说了些新要求,又买了些吃食回来,这才开始种花生。
他们刚把花生种完,在家休息的时候,龚氏便有些坐不住了,带着两个鸡蛋上了门。原本她早就想来了,只可惜她娘病了,她只好回去照顾了几日。
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