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里的月光(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等这些都准备好了,最后啊,我们便去你外祖家把你外祖母接过来。有了她老人家在啊,这生意才能真正开始。就是啊,不知道她老人家愿不愿意。”
李氏一边洗碗洗锅,一边和两个女儿聊着。她这个娘哪里都好,却是脾气不行,典型的鞭炮性子,一点就着。多少优点都被这一点给盖住了。
而且,她那两个嫂子也确实不像话,想想都让人无语。在李氏看来,她亲娘再不对,但也始终是长辈,她俩却那样针锋相对的,不吵架才怪。
闻言,阮玉珠便道:“娘,你放心,我姥肯定是愿意来的。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让她安安静静坐着玩她倒是难受。而且啊,跟着咱们做事,还有银子拿。你说,这两样都占齐了,我姥怎么可能不愿意来。”
听了这话,阮玉萍笑了笑没说话,李氏却说道:“你这丫头,你姥也是你能编排的。你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以后你要是敢当着她的面这样说,她要整治你的话,我可不帮你。”
吓得阮玉珠不敢再说了。就她姥那个脾气,张口就能骂人,一出手,那不是扫把就是锅铲,或者火钳什么的,她可受不了。
李氏的娘家很穷,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好。好在张氏善于持家,又是个泼辣的,所以一家人的日子在村里还过得去,至少不算是最差的,也基本没有人敢上门去欺负他们。
李氏一共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现在四个兄弟有三个成了家,两个妹妹却都还未出嫁。一是因为年龄小,二嘛,也的确是太穷了些,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提亲。
上次阮玉萍得了县里奖赏的粮食,李氏力排众议,是拿了十斤回去贴补的,一家人才吃了口好饭。平时是,都是粗粮粗面。也因为这样,李氏的两个妹妹和那个没成家的兄弟都想去李氏家串门,却被张氏给吼住了。
在她看来,女儿过得也不好,不过是因为玉萍那丫头走了狗屎运得了一些粮食。可是,这也是暂时的罢了。而且,她家里那些个妯娌哪个是好相处的?
而且粮食也不多,估计也吃不了多久。
关键是,传出去之后名声也不好听,李氏也为难。难不成吃了几口白面,难道就吃不下日日都吃的粗粮了?
李氏母女三人在店里忙,却不知道还在村里的阮大朗已经招架不住了。
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店铺开张用的一应物品,几人动不动便往城里跑。别人倒也罢了,因为关注点都在自家的地里或者庄稼上。
但是龚氏却不一样,在钱财这上面,她完全能够做到一心二用,两不耽误。一边种地,一边密切关注李氏一家的动向。理由也很充分。
上次她不过回了娘家几天,李氏便能抓紧时间把长生果全部种下地。现在,她觉得自己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盯了几日,龚氏便发现问题了。
这日,见母女三人又进城去了,她便瞅着机会来到李氏家打探消息。一家人这样神神秘秘的,肯定是有问题的。只是,李氏现在跟着玉萍那丫头学坏了,啥也问不到。
不过,龚氏并不担心问不到什么,因为她大哥是出了名的老实,只要她出马,不怕问不到。大不了,再抛几个媚眼,他是绝对招架不住的。
龚氏去的时候,阮大朗恰好在院子里编竹筐呢。据李氏说,收长生果的时候是要用到很多竹筐的,趁现在地里的活少,他便开始编竹筐,以免到时候忙不过来。
“大哥,你一个人在呢!我大嫂呢?”龚氏假装不知道李氏进城的事问道。想了想,又扭了扭屁股,却又发现阮大朗根本没抬头。
阮大朗不抬头便知道是龚氏来了,一边继续编竹筐一边道:“你大嫂带着玉萍进城办事去了。”
果然是个实诚的人,龚氏心里想到,看来自己今天也许真的能问出什么来。
想到这里,龚氏便道:“我看嫂子最近经常带着玉萍妹子进城,这是去做什么呀!我可是听说了,城里的骗子多,嫂子可别被骗了才好。你也知道的,大嫂这人有时候比较实诚,架不住城里人狡猾。”
哪知阮大朗并不避讳,直接说道:“你大嫂的娘家人准备在城里开个面馆,卖点小吃食补贴补贴家用。你是知道的,她娘家人可多了,地里出的根本不够吃。家里也还有几个孩子的亲事都还没着落。这不,你大嫂就进城去帮忙了。”
龚氏听了,心里有些惊讶,毕竟李氏的娘家那情况明摆着,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银子买铺子?这里面一定有古怪,想来是李氏补贴了不少。
想到这里,龚氏便说道:“那铺子得不少银子吧?”
闻言,阮大朗便道:“可不是么!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听说一个月单单是租金就是一两银子,简直跟抢似的。若是生意不好,这一两银子可是难赚回来啊!可他们不听,我也没办法,又不是我的买卖。”
原来是租的!
龚氏心里一下子便没那么难受了。就如阮大朗说的一样,若是生意不好,回本都难,更别提赚银子了。这人啊,想赚钱有上进心是好事。
可是,不自量力的话,那就完了。想到这里,她便彻底没有兴趣了。且这生意是人家李氏娘家的,她就算是想插手,也是插不上的。
转念又想到另外一件事,龚氏便道:“大哥,那长生果真的全部种下地了?说起来我还没见过呢。若是还有,给我看看,也算是开开眼界。”
阮大朗心道,果然是这样,说了半天还不是为了种子,但嘴上却道:“弟妹啊,这种子是真没有了,一颗都没有。我们之前便全部剥了,种下去了。这不赶时间么!“
又聊了几句,龚氏这才放心地回家去了。李氏也真是的,不但不劝着娘家人,反而跟着一起瞎折腾,想来有的是他们哭的时候。
龚氏回去了,李氏却是带着两个女儿锁了铺子,去马屠夫那里买了五斤肉,又去卤肉铺子买了些卤肉,加上之前那袋十斤的白面,这才去了娘家请张氏出山。
刚进村,便见到一个熟人,便是住在李氏娘家不远处的曾大婶。这曾大婶很是热情,今年年纪不小了,却还在种地。且李氏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人照看,还背过李氏。
“曾大婶,你这是在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