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里的月光(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的分工也十分明确。若是小孩子在,那么阮玉珠便负责带孩子,玉萍则负责帮着张氏擀面,顺便收银子。李氏呢,则是专门负责买菜和做臊子。
由于李氏和阮玉萍的加入,张氏一下子便轻松了不少。
而阮大朗则基本上两三天来一次,帮半天的忙,有时候是一天,歇上一晚上,第二天再挑着厨余回去喂猪。
期间,龚氏趁着阮大朗回家,以各种借口跟着阮大朗,带着两个孩子来过两三次,但次次都是吃白食。气的阮玉萍想将他们赶出去,但被李氏制止住了。
拿李氏的话来说就是,不过是几碗面,值不了多少银子,不值得因为这个和龚氏撕破了脸。反正忍了那么多年了,没有必要这样。
龚氏生了一儿一女,大儿子今年都十二了,跟玉珠差不多大,却因为被龚氏捧在手心里,变得好吃懒做。至于女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边狼吞虎咽的吃面吃烧饼,一边盯着阮玉珠头上的珠花。
只是,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个张氏实在是太过彪悍,辈分又很高,所以吃归吃,他们倒是没敢拿什么。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
这日,趁着阮大朗不在店里,李氏便带着玉萍和张氏一起数银子。结果,除去成本,这个月净赚了八两银子。
利润一出来,几人都十分开心。李氏更是直接拿出一两半银子塞给张氏道:“娘,你可别拒绝,这是你应得的。若是没有你老人家帮忙,我们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呢。”
按照之前的约定,张氏一个月的报酬是一两银子。但是,李氏却直接给了四两,却是有些多的。
张氏也没拒绝,想了想便道:“那娘就收下了。你弟弟妹妹一天大似一天的,过了明年再不定亲就晚了。有了这银子,娘就不愁了。”
照着这样的速度,张氏一年便能攒下十二两银,这在村里可是很大一笔银子了。
再说了,玉萍说了,这还是最少的。因为她已经决定了,等今年秋收了,便把家里的猪和鸡鸭全卖了。同时,将长生果卖一部分出去,再在附近买一个宅子。
以后除了回家种种庄稼,其余的时候便全待在城里做买卖。她已经打算开始在铺子里推出饭菜了。
张氏也是个聪明的,拿了银子便“请”了一天假回村去的,手里提着李氏给买的米面和肉。
她离开村里的时候,是带着犹豫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的。而现在回来,却是信心满满。
封氏也在这期间来过一次店里,免费吃了一顿面条和烧饼,回家后便对自己的小姑子小叔子和公公好了很多。
她隐约感觉到,张氏这下是要翻身了。
而今天,见张氏带着一大堆好东西回家,她奉承的更加殷勤了,又说自己当初不懂事,不过是一时嘴快,其实根本不想分家什么的。
张氏在向老伴和孩子了解情况后,觉得封氏也不是那么讨厌,吃饭的时候便将她叫上一块了。
就这样,不知道是张氏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不出半天,村里人都知道了,张氏的闺女李秀霞在城里租了一个铺子,还叫了她去帮忙做手擀面,一个月光是报酬便有接近一两银子。
更为令人眼红的是,村里出了名的八卦天后吴大娘找到封氏,跟她说了一件大事。这事让封氏听得眼冒精光,同时又为分家的事难受不已。
只是可惜,卢氏和银氏的屋子都已经快盖好了,现在让她们再搬回来住那是万万不能的了。要是没有分家,无论张氏赚多少银子,无论从李氏那里得多少好处,都是有她一份的。
现在嘛,还真不好说。
毕竟已经分了家,又在村长那里立了文书,耍赖也是没有用的。除了被村里人嘲笑,再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吴大娘是这样对封氏说的:“哎哟,我跟你说,你还不知道吧,你那大姑子可是个有能耐的啊!”
封氏听了,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才说道:“我知道,她家那丫头走了大运,不就是得了上头赏赐的五十亩地,又在城里租了个铺子做买卖么!我娘就在铺子里帮忙,我自然知道这事。”
哪知,吴大娘一脸鄙视,一副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表情继续说道:“铺子什么的就算了,我告诉你啊,可不得了,你那大姑子家的地里啊,种了一亩多地的新鲜东西,我说了,保管你吃惊。”
地里种的还能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封氏想到,这吴大娘一向喜欢搬弄是非,打听别人的隐私,也不好得罪。
于是,封氏假装感兴趣地说道:“哎哟,你老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地里种了些什么啊,值得你老这样吃惊!”
封氏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已经不打算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哪知,吴大娘的话彻底引起了她的兴趣,并且将她惊的张大了嘴巴。若是真的,那就太……
“我跟你说啊,你那大姑子地里种的可是长生果!足足有一亩地那么多。我可是听说了,这长生果很好养活,一亩地便能收个三百来斤。”
“你说的可是真的?”封氏听了,惊讶的一把抓住了吴大娘的手,紧张地问道。
封氏刚刚在心里快速地算了一笔账。那长生果她可是听过的,据说好吃的很,老爷们最喜欢拿来下酒。只是,没几个人买得起,因为实在是太贵了。
就算是十两银一斤,那就是……天啊,那李氏家那一亩地就值上个三千两银!
“千真万确。我跟你说啊,王二妞你知道的吧,她就嫁在阮家附近。前几日她回娘家来便跟她娘说起这事,说村里人现在都羡慕你大姑子一家。她家那个大女儿,就是那个突然便聪慧那个,还跟村里的秀才公定了亲!”
又聊了一会儿,吴大娘这才带着将八卦传播出去的成功感回去了。倒是封氏,在那里呆呆的站着,一时间百感交集,心里的感觉非常复杂。
她算是终于想明白了,难怪李氏不过是回来了一会儿,张氏便那么快下定了决心要分家。一定是李氏早就计划好了,给张氏许了很多好处,张氏这才愿意分家,还分的那样快,那样彻底。
因为分家分的极其公平,所以那段时间她没少被村民说,说她不孝敬公婆什么的。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被算计了。
第(3/3)页
的分工也十分明确。若是小孩子在,那么阮玉珠便负责带孩子,玉萍则负责帮着张氏擀面,顺便收银子。李氏呢,则是专门负责买菜和做臊子。
由于李氏和阮玉萍的加入,张氏一下子便轻松了不少。
而阮大朗则基本上两三天来一次,帮半天的忙,有时候是一天,歇上一晚上,第二天再挑着厨余回去喂猪。
期间,龚氏趁着阮大朗回家,以各种借口跟着阮大朗,带着两个孩子来过两三次,但次次都是吃白食。气的阮玉萍想将他们赶出去,但被李氏制止住了。
拿李氏的话来说就是,不过是几碗面,值不了多少银子,不值得因为这个和龚氏撕破了脸。反正忍了那么多年了,没有必要这样。
龚氏生了一儿一女,大儿子今年都十二了,跟玉珠差不多大,却因为被龚氏捧在手心里,变得好吃懒做。至于女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边狼吞虎咽的吃面吃烧饼,一边盯着阮玉珠头上的珠花。
只是,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个张氏实在是太过彪悍,辈分又很高,所以吃归吃,他们倒是没敢拿什么。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
这日,趁着阮大朗不在店里,李氏便带着玉萍和张氏一起数银子。结果,除去成本,这个月净赚了八两银子。
利润一出来,几人都十分开心。李氏更是直接拿出一两半银子塞给张氏道:“娘,你可别拒绝,这是你应得的。若是没有你老人家帮忙,我们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呢。”
按照之前的约定,张氏一个月的报酬是一两银子。但是,李氏却直接给了四两,却是有些多的。
张氏也没拒绝,想了想便道:“那娘就收下了。你弟弟妹妹一天大似一天的,过了明年再不定亲就晚了。有了这银子,娘就不愁了。”
照着这样的速度,张氏一年便能攒下十二两银,这在村里可是很大一笔银子了。
再说了,玉萍说了,这还是最少的。因为她已经决定了,等今年秋收了,便把家里的猪和鸡鸭全卖了。同时,将长生果卖一部分出去,再在附近买一个宅子。
以后除了回家种种庄稼,其余的时候便全待在城里做买卖。她已经打算开始在铺子里推出饭菜了。
张氏也是个聪明的,拿了银子便“请”了一天假回村去的,手里提着李氏给买的米面和肉。
她离开村里的时候,是带着犹豫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的。而现在回来,却是信心满满。
封氏也在这期间来过一次店里,免费吃了一顿面条和烧饼,回家后便对自己的小姑子小叔子和公公好了很多。
她隐约感觉到,张氏这下是要翻身了。
而今天,见张氏带着一大堆好东西回家,她奉承的更加殷勤了,又说自己当初不懂事,不过是一时嘴快,其实根本不想分家什么的。
张氏在向老伴和孩子了解情况后,觉得封氏也不是那么讨厌,吃饭的时候便将她叫上一块了。
就这样,不知道是张氏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不出半天,村里人都知道了,张氏的闺女李秀霞在城里租了一个铺子,还叫了她去帮忙做手擀面,一个月光是报酬便有接近一两银子。
更为令人眼红的是,村里出了名的八卦天后吴大娘找到封氏,跟她说了一件大事。这事让封氏听得眼冒精光,同时又为分家的事难受不已。
只是可惜,卢氏和银氏的屋子都已经快盖好了,现在让她们再搬回来住那是万万不能的了。要是没有分家,无论张氏赚多少银子,无论从李氏那里得多少好处,都是有她一份的。
现在嘛,还真不好说。
毕竟已经分了家,又在村长那里立了文书,耍赖也是没有用的。除了被村里人嘲笑,再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吴大娘是这样对封氏说的:“哎哟,我跟你说,你还不知道吧,你那大姑子可是个有能耐的啊!”
封氏听了,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才说道:“我知道,她家那丫头走了大运,不就是得了上头赏赐的五十亩地,又在城里租了个铺子做买卖么!我娘就在铺子里帮忙,我自然知道这事。”
哪知,吴大娘一脸鄙视,一副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表情继续说道:“铺子什么的就算了,我告诉你啊,可不得了,你那大姑子家的地里啊,种了一亩多地的新鲜东西,我说了,保管你吃惊。”
地里种的还能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封氏想到,这吴大娘一向喜欢搬弄是非,打听别人的隐私,也不好得罪。
于是,封氏假装感兴趣地说道:“哎哟,你老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地里种了些什么啊,值得你老这样吃惊!”
封氏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已经不打算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哪知,吴大娘的话彻底引起了她的兴趣,并且将她惊的张大了嘴巴。若是真的,那就太……
“我跟你说啊,你那大姑子地里种的可是长生果!足足有一亩地那么多。我可是听说了,这长生果很好养活,一亩地便能收个三百来斤。”
“你说的可是真的?”封氏听了,惊讶的一把抓住了吴大娘的手,紧张地问道。
封氏刚刚在心里快速地算了一笔账。那长生果她可是听过的,据说好吃的很,老爷们最喜欢拿来下酒。只是,没几个人买得起,因为实在是太贵了。
就算是十两银一斤,那就是……天啊,那李氏家那一亩地就值上个三千两银!
“千真万确。我跟你说啊,王二妞你知道的吧,她就嫁在阮家附近。前几日她回娘家来便跟她娘说起这事,说村里人现在都羡慕你大姑子一家。她家那个大女儿,就是那个突然便聪慧那个,还跟村里的秀才公定了亲!”
又聊了一会儿,吴大娘这才带着将八卦传播出去的成功感回去了。倒是封氏,在那里呆呆的站着,一时间百感交集,心里的感觉非常复杂。
她算是终于想明白了,难怪李氏不过是回来了一会儿,张氏便那么快下定了决心要分家。一定是李氏早就计划好了,给张氏许了很多好处,张氏这才愿意分家,还分的那样快,那样彻底。
因为分家分的极其公平,所以那段时间她没少被村民说,说她不孝敬公婆什么的。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被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