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0章:南梁北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文氏集团立足于形胜之地,其后以改革解决各类矛盾、推动国力发展,最终等待对手犯错、摧枯拉朽兼并敌人。
北魏时代是北方政权最繁荣的时期,在孝文帝改革阶段,每位融合了各方的民族力量,并且开放了各种经济制度,
所以使得北魏拥有了最为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按理来说,这时候的北魏有机会,统一融合北方,并且顺势拿下南方。
但悲哀的是,北魏的改革侧重政治经济文化却忽略了军事,最终六镇起义一声响,北魏居然东西开了,于是历史上的东魏与西魏的历史由此开始。
但可惜的是,东魏与西魏并没有继承北魏帝国的繁荣,他们在各自发展的前期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时由于东魏与西魏的政权都是由军人政府组成,所以他们在夺得了国家的资源以后,开始忧虑整个国家的未来该往何处走。
不过平心而论,东魏的实力远强于西魏,而东魏政权由高欢掌握,西魏政权由宇文泰掌握。
在这时候东魏集团占据了六镇起义军队的主力,所以他先没有想着要如何改善国家的命运。
反而是集中优势兵力一定要灭掉可能会与他对抗的西魏政权。
按照历史的描绘就是,东魏政权每次找个时间就去攻打西魏政权,而西魏政权为了确保安全,
每次在黄河结冰之际都要跑过去把黄河上面的冰给迅速的打穿。
可以说当年一个强大的北魏帝国变成了两个松散的军人政权,而且这两个政权之间还有着巨大的矛盾。
但其实历史还是给予了他们一次机会,因为在分家的时候,东魏高欢集团拥有很强大的力量,
而西魏宇文泰集团兵力不多,所以只要高官发动军队可以随时灭掉西魏政权,然后一统北魏。
唉,可惜的是历史在给予更为强大的同时,却也给了西魏一条黄河,所以东魏的军队老是打不过去,而西魏的军队一直在那里垂死挣扎。虽然他们两个国家算是对立了起来,
但是老百姓却极度痛苦,北方打了那么多年的战争,急需要恢复生产,北魏政权刚刚建立起来的希望迅速被破灭了,因此,天下人都希望有个强力政权统一北方。
就在这一过程中,东魏与西魏其实都在拼尽全力想要成为新的北魏政权,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其实从这里开始来看的话,东魏政权很有可能取得胜利,
因为它的军事实力最强,而西魏政权实力最弱,并且还没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但真实的历史记载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最弱小的西魏政权居然联合众人的力量成为了强者,而曾经号称强大无敌的东魏政权,却因为自己的自大而走向毁灭。
因此就出现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强者自尊而死,但弱者却图强而强。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东魏政权由于实力太过于强大,所以当时在整个帝国内部都是由军人占据着话语权,当时的高欢又是一个极度的民粹主义者,所以他不仅排斥北方的汉人,而且坚决的要保留鲜卑贵族的所有的习俗,而且还把军人里面的所有的习惯都带入到了中央政府。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魏政权的军队战斗力的确大幅度的提升,毕竟所有的国力都指向了军队,但是整个国家的国力发展却非常不足,因为没有汉人政府的建立,所以高欢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统治集团文人的力量,所以武将治国始终没办法突破国力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欢的政权一代不如一代,东魏的实力逐渐老去,曾经战无不胜的那些军人也变成了害怕打仗的老油条。
反过来看西魏政权那边,宇文泰处在弱小的角度,所以她积极的想尽各种办法,就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这个政权,因此他宁愿突破民族的隔阂与汉人合作,并且把汉人当成政治中心的主要人物。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当年他所携带的,北方6镇的军队非常的有限,所以他只能大规模的招收大量的汉人军队,所以在这一背景之下,他虽然短时间之内站稳了脚跟,但是他的政权已经由原先的鲜卑贵族统治变成了汉人政权统治的性质了。
这种做法很明显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并且延续了北魏变法以来的政策,所以,宇文泰和他的子孙北周武帝快速地迎来了政治转机,经济发展,军事强大,而且国力明显的上升。
接下来双方对峙了几十年以后,北周武帝率领着原先的西卫集团的力量,开始进行对东魏也就是北齐政府的进攻,最终两者强弱的地位互换,而东魏政权开始不断的凿穿黄河上的冰块,想要图求自保。
因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上的强弱地位真的变化得非常迅速,曾经东魏政权是强者至尊,他看不起汉人政权,所以忽略了文人政治忽略的改革,最终带着一批军人不断的走向死去。
反过来,北周武帝的老祖宗宇文泰知道自己力量弱小,为了保存自己的政权,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吸收任何有利的东西,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权。
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东魏与西魏的大战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不是因为他的力量强而强,而是因为他适应了各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大家的力量才成为强者。
所以如果只凭借单一的武力想要称霸的话,那么很明显这样的强者,肯定会因为他的强者自尊最终走向毁灭,当年的高欢就是如此,他认为军人先人一等,他认为鲜卑贵族天下无敌,所以失去了与汉人合作的机会,最终走向毁灭。
因此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任何人在身处高位的时候一定要铭记本心,什么人帮助你走到了这个位置,你就应该感恩那些人,
甚至团结更多的人,而不要陶醉于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当成神仙,不然的话最终的下场就是,强者过于自尊,而弱者为了自保而强。
北魏中后期,堪称猛男孵化器,遍地是猛男,潇洒又强悍。一大堆猛男走向历史台前,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
首先出场的便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改革有点儿彻底,他为了让鲜卑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不仅迁都到洛阳,而且还改变了鲜卑的各种习俗,努力贴近汉文化。甚至连拓跋这个姓氏都改成了元。
这事儿看似有利于民族融合,可实际上隐患却不小。为啥?因为时间过分仓促,导致鲜卑的各大贵族们压根就不买账。高层内部矛盾加剧,元宏去世以后,没有同样厉害的继承人,以至于北魏也逐渐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在北魏分裂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位猛男,他们分别是高欢和宇文泰。高欢是东魏的掌权者,北齐的奠基人。宇文泰是西魏的掌权者,北周的奠基人。他们俩都是猛男,都是一方霸主,却都没能坐上皇位,这是为什么呢?
北方六镇起义,宣告北魏改革的矛盾激化。
元宏的构想是很好的,迁都南下,以此更好地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为日后北魏一统江山打下基础。
可现实是,北魏内部的贵族们纷纷不答应。过去大家在北方生活得很好,不动产也都在北方置办好了,现在你说迁都就迁都,人家不要面子的吗?
所以说从元宏去世以后,北魏就没消停过。尤其是北方六镇和洛阳鲜卑贵族之间的斗争,基本把北魏给搞完犊子了。六镇起义爆发以后,北魏算是彻底分崩离析了,为了镇压该起义,北魏朝廷甚至向柔然借兵。
这种损招都用出来了,可见北魏是真的没什么手段了。这个时候另一位猛男起义军领袖葛荣的崛起,为北魏的灭亡打下了基础。而宇文泰和高欢,恰好都曾经跟着葛荣干过。
葛荣被猛男领导者尔朱荣击败以后,宇文泰和高欢,便都到了尔朱荣帐下干活。不过两个人的差距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高欢成了尔朱荣的心腹,而宇文泰却只是尔朱荣的部下贺拔岳的心腹,宇文泰足足比高欢低了一个等级。
当宇文泰跟着贺拔岳干活的时候,其实高欢已经跟贺拔岳平起平坐了。尤其是六镇起义失败以后,大家都在庆祝战果,唯独高欢在收拾残局。
高欢将葛荣残部收入囊中,一眨眼功夫便成了尔朱荣手下最有实力的一员干将。这也让尔朱荣感叹,将来能够取代自己的,只有高欢了!
果不其然,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诛杀以后,尔朱家族群龙无首。当时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还想强行挑大梁,可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文氏集团立足于形胜之地,其后以改革解决各类矛盾、推动国力发展,最终等待对手犯错、摧枯拉朽兼并敌人。
北魏时代是北方政权最繁荣的时期,在孝文帝改革阶段,每位融合了各方的民族力量,并且开放了各种经济制度,
所以使得北魏拥有了最为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按理来说,这时候的北魏有机会,统一融合北方,并且顺势拿下南方。
但悲哀的是,北魏的改革侧重政治经济文化却忽略了军事,最终六镇起义一声响,北魏居然东西开了,于是历史上的东魏与西魏的历史由此开始。
但可惜的是,东魏与西魏并没有继承北魏帝国的繁荣,他们在各自发展的前期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时由于东魏与西魏的政权都是由军人政府组成,所以他们在夺得了国家的资源以后,开始忧虑整个国家的未来该往何处走。
不过平心而论,东魏的实力远强于西魏,而东魏政权由高欢掌握,西魏政权由宇文泰掌握。
在这时候东魏集团占据了六镇起义军队的主力,所以他先没有想着要如何改善国家的命运。
反而是集中优势兵力一定要灭掉可能会与他对抗的西魏政权。
按照历史的描绘就是,东魏政权每次找个时间就去攻打西魏政权,而西魏政权为了确保安全,
每次在黄河结冰之际都要跑过去把黄河上面的冰给迅速的打穿。
可以说当年一个强大的北魏帝国变成了两个松散的军人政权,而且这两个政权之间还有着巨大的矛盾。
但其实历史还是给予了他们一次机会,因为在分家的时候,东魏高欢集团拥有很强大的力量,
而西魏宇文泰集团兵力不多,所以只要高官发动军队可以随时灭掉西魏政权,然后一统北魏。
唉,可惜的是历史在给予更为强大的同时,却也给了西魏一条黄河,所以东魏的军队老是打不过去,而西魏的军队一直在那里垂死挣扎。虽然他们两个国家算是对立了起来,
但是老百姓却极度痛苦,北方打了那么多年的战争,急需要恢复生产,北魏政权刚刚建立起来的希望迅速被破灭了,因此,天下人都希望有个强力政权统一北方。
就在这一过程中,东魏与西魏其实都在拼尽全力想要成为新的北魏政权,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其实从这里开始来看的话,东魏政权很有可能取得胜利,
因为它的军事实力最强,而西魏政权实力最弱,并且还没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但真实的历史记载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最弱小的西魏政权居然联合众人的力量成为了强者,而曾经号称强大无敌的东魏政权,却因为自己的自大而走向毁灭。
因此就出现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强者自尊而死,但弱者却图强而强。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东魏政权由于实力太过于强大,所以当时在整个帝国内部都是由军人占据着话语权,当时的高欢又是一个极度的民粹主义者,所以他不仅排斥北方的汉人,而且坚决的要保留鲜卑贵族的所有的习俗,而且还把军人里面的所有的习惯都带入到了中央政府。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魏政权的军队战斗力的确大幅度的提升,毕竟所有的国力都指向了军队,但是整个国家的国力发展却非常不足,因为没有汉人政府的建立,所以高欢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统治集团文人的力量,所以武将治国始终没办法突破国力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欢的政权一代不如一代,东魏的实力逐渐老去,曾经战无不胜的那些军人也变成了害怕打仗的老油条。
反过来看西魏政权那边,宇文泰处在弱小的角度,所以她积极的想尽各种办法,就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这个政权,因此他宁愿突破民族的隔阂与汉人合作,并且把汉人当成政治中心的主要人物。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当年他所携带的,北方6镇的军队非常的有限,所以他只能大规模的招收大量的汉人军队,所以在这一背景之下,他虽然短时间之内站稳了脚跟,但是他的政权已经由原先的鲜卑贵族统治变成了汉人政权统治的性质了。
这种做法很明显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并且延续了北魏变法以来的政策,所以,宇文泰和他的子孙北周武帝快速地迎来了政治转机,经济发展,军事强大,而且国力明显的上升。
接下来双方对峙了几十年以后,北周武帝率领着原先的西卫集团的力量,开始进行对东魏也就是北齐政府的进攻,最终两者强弱的地位互换,而东魏政权开始不断的凿穿黄河上的冰块,想要图求自保。
因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上的强弱地位真的变化得非常迅速,曾经东魏政权是强者至尊,他看不起汉人政权,所以忽略了文人政治忽略的改革,最终带着一批军人不断的走向死去。
反过来,北周武帝的老祖宗宇文泰知道自己力量弱小,为了保存自己的政权,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吸收任何有利的东西,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权。
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东魏与西魏的大战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不是因为他的力量强而强,而是因为他适应了各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大家的力量才成为强者。
所以如果只凭借单一的武力想要称霸的话,那么很明显这样的强者,肯定会因为他的强者自尊最终走向毁灭,当年的高欢就是如此,他认为军人先人一等,他认为鲜卑贵族天下无敌,所以失去了与汉人合作的机会,最终走向毁灭。
因此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任何人在身处高位的时候一定要铭记本心,什么人帮助你走到了这个位置,你就应该感恩那些人,
甚至团结更多的人,而不要陶醉于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当成神仙,不然的话最终的下场就是,强者过于自尊,而弱者为了自保而强。
北魏中后期,堪称猛男孵化器,遍地是猛男,潇洒又强悍。一大堆猛男走向历史台前,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
首先出场的便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改革有点儿彻底,他为了让鲜卑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不仅迁都到洛阳,而且还改变了鲜卑的各种习俗,努力贴近汉文化。甚至连拓跋这个姓氏都改成了元。
这事儿看似有利于民族融合,可实际上隐患却不小。为啥?因为时间过分仓促,导致鲜卑的各大贵族们压根就不买账。高层内部矛盾加剧,元宏去世以后,没有同样厉害的继承人,以至于北魏也逐渐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在北魏分裂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位猛男,他们分别是高欢和宇文泰。高欢是东魏的掌权者,北齐的奠基人。宇文泰是西魏的掌权者,北周的奠基人。他们俩都是猛男,都是一方霸主,却都没能坐上皇位,这是为什么呢?
北方六镇起义,宣告北魏改革的矛盾激化。
元宏的构想是很好的,迁都南下,以此更好地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为日后北魏一统江山打下基础。
可现实是,北魏内部的贵族们纷纷不答应。过去大家在北方生活得很好,不动产也都在北方置办好了,现在你说迁都就迁都,人家不要面子的吗?
所以说从元宏去世以后,北魏就没消停过。尤其是北方六镇和洛阳鲜卑贵族之间的斗争,基本把北魏给搞完犊子了。六镇起义爆发以后,北魏算是彻底分崩离析了,为了镇压该起义,北魏朝廷甚至向柔然借兵。
这种损招都用出来了,可见北魏是真的没什么手段了。这个时候另一位猛男起义军领袖葛荣的崛起,为北魏的灭亡打下了基础。而宇文泰和高欢,恰好都曾经跟着葛荣干过。
葛荣被猛男领导者尔朱荣击败以后,宇文泰和高欢,便都到了尔朱荣帐下干活。不过两个人的差距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高欢成了尔朱荣的心腹,而宇文泰却只是尔朱荣的部下贺拔岳的心腹,宇文泰足足比高欢低了一个等级。
当宇文泰跟着贺拔岳干活的时候,其实高欢已经跟贺拔岳平起平坐了。尤其是六镇起义失败以后,大家都在庆祝战果,唯独高欢在收拾残局。
高欢将葛荣残部收入囊中,一眨眼功夫便成了尔朱荣手下最有实力的一员干将。这也让尔朱荣感叹,将来能够取代自己的,只有高欢了!
果不其然,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诛杀以后,尔朱家族群龙无首。当时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还想强行挑大梁,可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