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2章:吕氏春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需玺、符、节三位一体。
玺、符为吕后所掌,无论你位置多高,都无法完成五十人以上的调动(秦制,五十人以上的调动需要王符)。
所以,只要吕雉不犯二,牢牢把握住军权,陈平等人闹不出什么花来。
完全依赖吕后的威望、能力然而,一旦吕雉不在场,吕氏的一切就都要灰飞烟灭。
首先是功臣、诸侯再无顾忌,开始大胆联络、策划。
陈平、周勃由“交欢”变成合谋,刘章与齐王开始联络,各诸侯王之间又开始联络,诸侯王与内部支持者之间开始谋划。
压在头顶的山倒了!
其次是吕氏掌权的名分已失了!
吕雉是刘姓诸侯的嫡母,你们后面这些吕家人总不是吧!
齐王打出旗号:诛杀不配为王的王者!
最后是魄力、能力的失去导致军权的失去。
吕雉去世前,已预感危机,再三交代吕产、吕禄:一定要拿好军权!
可是···吕禄无此魄力、能力,在陈平等人的忽悠、压力下,居然交出了兵权!
结果···灰飞烟灭!
总的来说,刘邦去世后,无论是名分、实力,还是能力,吕雉都是最佳的执政人。
当时,无人能够挑战吕雉。
同时,吕氏一切荣光都以吕雉的名分、实力、能力为基础,一旦吕雉去世,诸吕也就迅速倒台了!
客观来说,吕雉也确实是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她对匈奴隐忍,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汉王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应过度否定。
韩信一个新兵蛋子,是如何成为统帅,并让手下管辖的刘邦沛县的老部下听命于自己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你说韩信是统帅没错,你说刘邦委以重任也没错,但汉军实际上还是牢牢掌控在刘邦手里!(玩韩信吗?菠萝上单贼六!再不济,也可以陪菠萝打打手游CF……)
韩信这个帅是刘邦任命的,但却不是大权独揽,因为刘邦为了制衡韩信,早就准备了一些预案,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了不挨饿,韩信选择了吃白食,经常寄人篱下,因此很多人很厌恶韩信。一个大小伙子,长得有一表人才,但是成天不干正经事,能有什么出息!
本来韩信已经选好了一个去处,就是在南昌亭长手下混吃混喝,但是他待的时间一长,南昌亭长的妻子不乐意了,当韩信又去蹭饭时,故意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还是要脸的,知道人家不欢迎自己,于是就不去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南昌亭长和泗水亭长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刘邦能够成为沛公,进而夺得天下的原因。南昌亭长养士,但是不能做到善始善终,他妻子也无法和刘邦的妻子吕雉相比,因此最后错过了韩信这样一个军事奇才。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一直在等待时机,观察天下大势,直到项梁起兵的时候,他才带上自己的宝剑去投靠项梁,因秦末天下群雄并起,但大多数是草寇,难以成就大事。
因此直到楚国贵族项梁起兵以后,韩信才去从军,对于自己的主公,韩信是有选择的,而且他的眼光很准,当时的天下共主不是楚怀王,而是拥立楚怀王的项梁,如果不是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杀,恐怕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但是项梁手下的人太多,韩信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后来项梁死了,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郎中,得到了直接向项羽献策的机会,韩信想把握住机会,但是他多次献策,都没被项羽采纳。
韩信年纪和项羽相仿,他了解项羽的个性,论军事才能自己和项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在项羽手下固然可以按部就班来获得官爵,但对韩信来讲,那并不是他追求的全部,他要成为不世出的名将,最好的方法不是追随项羽而仕,而是击败项羽而成就。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离开项羽,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这意味着放弃当下从头再来,这个勇气和魄力就不是一般人有的。韩信并不知名,也没有魏无知的推荐信,因此到了汉军后,只被安排做了个小官。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视而不斩。与语,大说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仅如此,韩信还因为犯法要被斩首,和他一起的十三个人都被杀了,马上就轮到韩信了,韩信不想死,他抬头看到了监斩官夏侯婴,于是大声说:“汉王难道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我这样的人才呢?”
夏侯婴看韩信器宇不凡,便利用自己的权力赦免了韩信,并和韩信攀谈起来,韩信抓住了这个机会,几句话之间就把夏侯婴说得连连称是,夏侯婴尽管是刘邦的近臣!
但是所做的工作很多是见不得光的,很多人背后都议论纷纷,因此夏侯婴也需要得到认同,而韩信投其所好。
对于滕公夏侯婴大大地赞美了一番,夏侯婴认定这小子有本事,可以推荐给刘邦,打压一下那群自以为是的将军,同时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既然是双赢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这个人很慎重,有夏侯婴的推荐,只能说明韩信不是楚军奸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让谁来考察呢?
刘邦选择了萧何,于是安排韩信做治粟都尉,也就是成为了萧何的下吏,让萧何考察韩信的能力。因为在沛县时,萧何就是负责官员的进退,对于人才的选拔和考核很有一套办法。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知道萧何在汉军的地位和分量,于是多次主动和萧何汇报工作,表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萧何十分认可韩信的才能。当汉军到了南征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逃离,因为他们都不想背井离乡,因此都脱离队伍返回家乡,这时候的刘邦颇有点众叛亲离的意味。
但对于这种现象,刘邦也没有办法。韩信看夏侯婴和萧何多次在刘邦面推荐自己,但刘邦还是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于是便也和这些人一样,离开刘邦另觅他处。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河听说韩信走了,他来不及向刘邦禀报,便骑马去追。有人认为萧何也背弃刘邦逃跑了,便把这件事告诉刘邦说:“丞相大人也走了!”刘邦不禁大怒,突然间感觉到自己十分地无助,本来指望萧何可以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不想到落难之后他跑得比谁都快。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两天后回到了汉军军营,在他的力荐下,刘邦准备启用韩信为将。在登台拜帅的那一天,众将都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大将,但到了正式拜大讲的时候,这个人居然是名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需玺、符、节三位一体。
玺、符为吕后所掌,无论你位置多高,都无法完成五十人以上的调动(秦制,五十人以上的调动需要王符)。
所以,只要吕雉不犯二,牢牢把握住军权,陈平等人闹不出什么花来。
完全依赖吕后的威望、能力然而,一旦吕雉不在场,吕氏的一切就都要灰飞烟灭。
首先是功臣、诸侯再无顾忌,开始大胆联络、策划。
陈平、周勃由“交欢”变成合谋,刘章与齐王开始联络,各诸侯王之间又开始联络,诸侯王与内部支持者之间开始谋划。
压在头顶的山倒了!
其次是吕氏掌权的名分已失了!
吕雉是刘姓诸侯的嫡母,你们后面这些吕家人总不是吧!
齐王打出旗号:诛杀不配为王的王者!
最后是魄力、能力的失去导致军权的失去。
吕雉去世前,已预感危机,再三交代吕产、吕禄:一定要拿好军权!
可是···吕禄无此魄力、能力,在陈平等人的忽悠、压力下,居然交出了兵权!
结果···灰飞烟灭!
总的来说,刘邦去世后,无论是名分、实力,还是能力,吕雉都是最佳的执政人。
当时,无人能够挑战吕雉。
同时,吕氏一切荣光都以吕雉的名分、实力、能力为基础,一旦吕雉去世,诸吕也就迅速倒台了!
客观来说,吕雉也确实是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她对匈奴隐忍,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汉王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应过度否定。
韩信一个新兵蛋子,是如何成为统帅,并让手下管辖的刘邦沛县的老部下听命于自己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你说韩信是统帅没错,你说刘邦委以重任也没错,但汉军实际上还是牢牢掌控在刘邦手里!(玩韩信吗?菠萝上单贼六!再不济,也可以陪菠萝打打手游CF……)
韩信这个帅是刘邦任命的,但却不是大权独揽,因为刘邦为了制衡韩信,早就准备了一些预案,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了不挨饿,韩信选择了吃白食,经常寄人篱下,因此很多人很厌恶韩信。一个大小伙子,长得有一表人才,但是成天不干正经事,能有什么出息!
本来韩信已经选好了一个去处,就是在南昌亭长手下混吃混喝,但是他待的时间一长,南昌亭长的妻子不乐意了,当韩信又去蹭饭时,故意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还是要脸的,知道人家不欢迎自己,于是就不去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南昌亭长和泗水亭长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刘邦能够成为沛公,进而夺得天下的原因。南昌亭长养士,但是不能做到善始善终,他妻子也无法和刘邦的妻子吕雉相比,因此最后错过了韩信这样一个军事奇才。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一直在等待时机,观察天下大势,直到项梁起兵的时候,他才带上自己的宝剑去投靠项梁,因秦末天下群雄并起,但大多数是草寇,难以成就大事。
因此直到楚国贵族项梁起兵以后,韩信才去从军,对于自己的主公,韩信是有选择的,而且他的眼光很准,当时的天下共主不是楚怀王,而是拥立楚怀王的项梁,如果不是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杀,恐怕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但是项梁手下的人太多,韩信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后来项梁死了,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郎中,得到了直接向项羽献策的机会,韩信想把握住机会,但是他多次献策,都没被项羽采纳。
韩信年纪和项羽相仿,他了解项羽的个性,论军事才能自己和项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在项羽手下固然可以按部就班来获得官爵,但对韩信来讲,那并不是他追求的全部,他要成为不世出的名将,最好的方法不是追随项羽而仕,而是击败项羽而成就。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离开项羽,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这意味着放弃当下从头再来,这个勇气和魄力就不是一般人有的。韩信并不知名,也没有魏无知的推荐信,因此到了汉军后,只被安排做了个小官。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视而不斩。与语,大说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仅如此,韩信还因为犯法要被斩首,和他一起的十三个人都被杀了,马上就轮到韩信了,韩信不想死,他抬头看到了监斩官夏侯婴,于是大声说:“汉王难道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我这样的人才呢?”
夏侯婴看韩信器宇不凡,便利用自己的权力赦免了韩信,并和韩信攀谈起来,韩信抓住了这个机会,几句话之间就把夏侯婴说得连连称是,夏侯婴尽管是刘邦的近臣!
但是所做的工作很多是见不得光的,很多人背后都议论纷纷,因此夏侯婴也需要得到认同,而韩信投其所好。
对于滕公夏侯婴大大地赞美了一番,夏侯婴认定这小子有本事,可以推荐给刘邦,打压一下那群自以为是的将军,同时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既然是双赢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这个人很慎重,有夏侯婴的推荐,只能说明韩信不是楚军奸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让谁来考察呢?
刘邦选择了萧何,于是安排韩信做治粟都尉,也就是成为了萧何的下吏,让萧何考察韩信的能力。因为在沛县时,萧何就是负责官员的进退,对于人才的选拔和考核很有一套办法。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知道萧何在汉军的地位和分量,于是多次主动和萧何汇报工作,表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萧何十分认可韩信的才能。当汉军到了南征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逃离,因为他们都不想背井离乡,因此都脱离队伍返回家乡,这时候的刘邦颇有点众叛亲离的意味。
但对于这种现象,刘邦也没有办法。韩信看夏侯婴和萧何多次在刘邦面推荐自己,但刘邦还是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于是便也和这些人一样,离开刘邦另觅他处。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河听说韩信走了,他来不及向刘邦禀报,便骑马去追。有人认为萧何也背弃刘邦逃跑了,便把这件事告诉刘邦说:“丞相大人也走了!”刘邦不禁大怒,突然间感觉到自己十分地无助,本来指望萧何可以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不想到落难之后他跑得比谁都快。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两天后回到了汉军军营,在他的力荐下,刘邦准备启用韩信为将。在登台拜帅的那一天,众将都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大将,但到了正式拜大讲的时候,这个人居然是名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