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柳志勇整修芳草堂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杨三郎和柳志勇二人凑在一起,再没说什么话,一直很有默契的干着活,直到太阳上到正中,又热又饿又渴。
杨三郎想请柳志勇下山喝点,柳志勇一摆手,说道:你这有啥吃啥吧。
杨三郎从帐篷里拿出半箱方便面,冲柳志勇摊摊手,柳志勇看着说,行,就吃方便面。
杨三郎煮了六包方便面,自己捞出大约两包的分量,剩下的全捞在一个盆里,端给柳志勇。
柳志勇也不搭话,接过盆坐在地上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过饭,二人稍作休息,柳志勇就又挑起簸箕去山涧捡石头,杨三郎赶紧跟在后面,心说,这么爽直的汉子,还真少见。
到了山涧,柳志勇看过杨三郎取水的位置,觉得有点靠下,便循着小溪网上走,走到一个缓坡的地方,天然形成一个小水洼,回头对杨三郎说:去拿铁锹和镐头来。
杨三郎取回农具递给柳志勇,想搭把手却没有下手的机会,便在旁边捡起石头来。
等杨三郎把两个簸箕差不多捡满,柳志勇也在上面整理完毕,招呼杨三郎过去看看。
杨三郎走到跟前,不由得啧啧称赞,只见柳志勇把那个小水洼扩成了一个用石块垒起来的小水井,捧一口水,清爽甘冽,比自己先前提的水还要好喝。
柳志勇十分满意的说道:我记得这里是个小泉眼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还在。
二人痛快的笑一会,继续忙碌到太阳快要下山,柳志勇大手一挥,说: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下去喝点!
连日在山上吃住,杨三郎也觉得身体里像有种说不出的虚弱,也好像缺点什么东西,便把工具都收到东屋,跟着柳志勇往山下走。
转过山头,来到山脚,刚往前走了二十几米,柳志勇停下脚步,对杨三郎说,你先在这等一等,我回趟家。
杨三郎在路旁的大石头上坐下,原来柳志勇的家就在上乌头山的小路旁边,从外面看,高大的黄土坡从西边整个挡住了冬天西北风的侵袭;门外宽阔的小土院向东有十几米联接到村里的主路上,向南有二十多米,一直延伸到进山小路,整个明堂宽敞明亮,没有任何遮拦;小路以南是乌头山与翠屏山分界山谷的延伸,一条五米多宽、两米多深的河道从西南向东北慢慢拐弯,里面缓缓流淌着从山谷流出来的水,虽然不多,却不声不响的流淌着。
这不失为一个风水宝地啊!
杨三郎站起身想去房屋后面看看,柳志勇已经出来,脸上已经没有刚才上山时的失神形容,整个人显得十分精神,又有几分开心的样子。
杨三郎又回头看了一眼柳志勇的家,刚才有点纳闷的地方好像突然有了答案。
柳志勇的家因为太朴素,几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正因为它的朴素,让杨三郎有点不明所以。
按照现在的经济条件,再简朴,也不至于房子还是土石结构,即便是五保户的家,也都已经被街道翻修粉刷,住上崭新的砖瓦房了,而柳志勇的家,屋顶还顶着过去的灰色土瓦。
按说柳志勇做木匠,收入应该也还说得过去,不至于把日子过得这么简朴吧?
杨三郎回头一看,顿时觉得,可能跟门开的方位有关,柳志勇家的房门开在了西南角,风水上属于聚煞之地,从布局来看,他们家应该也是把厕所建在了东南方位,而那里才应该是开门的好位置,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呈环抱之势的位置,如果把门开在东南甚至正东,那么主家必然飞黄腾达,多子都孙啊!
但是看看眼前的柳志勇,杨三郎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同时又产生出各种好奇,从面相上看忠厚老实的一个中年汉子,是不是还藏着什么别的故事呢?
一路走到村子中间的村委大院,杨三郎想开车与柳志勇去镇上喝,柳志勇却说不用去镇上,开车回来也不方便,不如去大马路边的小饭店喝着痛快。
从大户柳家出来,顺着弯曲的沥青路继续走一公里左右,便是省级公路,再往西走不多远,马路北一处平坦的地方上,有一排农房,一共五间,东头两间的房顶中间镶个牌子上写着:小饭店。
小饭店旁边的两间上面写着小商店,再往西一间上面写着小药店。原来还有这么近便的商业系统,杨三郎以前进山,都是往东直接去镇上,或者回市里自己的小房子,却从未发现还有这些小店的存在。
老板娘十分熟络地和柳志勇开着玩笑,又热情地招呼杨三郎进里间坐下,让他们随便点菜。
杨三郎点了两个酱肘子,一个拍黄瓜拌蛤蜊肉,一个油炸花生米,一个炒绿豆芽,一个土豆烧牛肉,老板娘直呼吃不完,柳志勇也笑着说吃不了,让把土豆烧牛肉去掉,上两瓶老白干。
油炸花生米先端上桌,杨三郎拧开一瓶老白干,给柳志勇倒满一杯,又给自己满上,先敬柳志勇。
柳志勇一口喝完,夹几粒花生米放进嘴里,边咂嘴边嚼着说道:这酒就得喝高度的,过瘾!
杨三郎也一饮而尽,吃口花生米,又赶紧给柳志勇添酒。
柳志勇抢过酒瓶,说:咱两不用客气,酒瓶就放在桌子上,谁喝完谁自己添。
各自满上酒,拍黄瓜也端了上啦,杨三郎也不再跟柳志勇客气,和爽直的人打交道,太做作了不好。
饭店虽小,菜量很足,花生米满满一大碟子,拍黄瓜拌蛤蜊肉也是小山一样,尤其那蛤蜊肉,又大又肥,收拾得也十分干净。
酱肘子一端上来,杨三郎大呼过瘾!
一个16寸的不锈钢盆里,放着两个完整的大肘子!
这才叫吃肉!杨三郎和柳志勇碰下酒杯,仰头喝完,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杨三郎和柳志勇二人凑在一起,再没说什么话,一直很有默契的干着活,直到太阳上到正中,又热又饿又渴。
杨三郎想请柳志勇下山喝点,柳志勇一摆手,说道:你这有啥吃啥吧。
杨三郎从帐篷里拿出半箱方便面,冲柳志勇摊摊手,柳志勇看着说,行,就吃方便面。
杨三郎煮了六包方便面,自己捞出大约两包的分量,剩下的全捞在一个盆里,端给柳志勇。
柳志勇也不搭话,接过盆坐在地上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过饭,二人稍作休息,柳志勇就又挑起簸箕去山涧捡石头,杨三郎赶紧跟在后面,心说,这么爽直的汉子,还真少见。
到了山涧,柳志勇看过杨三郎取水的位置,觉得有点靠下,便循着小溪网上走,走到一个缓坡的地方,天然形成一个小水洼,回头对杨三郎说:去拿铁锹和镐头来。
杨三郎取回农具递给柳志勇,想搭把手却没有下手的机会,便在旁边捡起石头来。
等杨三郎把两个簸箕差不多捡满,柳志勇也在上面整理完毕,招呼杨三郎过去看看。
杨三郎走到跟前,不由得啧啧称赞,只见柳志勇把那个小水洼扩成了一个用石块垒起来的小水井,捧一口水,清爽甘冽,比自己先前提的水还要好喝。
柳志勇十分满意的说道:我记得这里是个小泉眼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还在。
二人痛快的笑一会,继续忙碌到太阳快要下山,柳志勇大手一挥,说: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下去喝点!
连日在山上吃住,杨三郎也觉得身体里像有种说不出的虚弱,也好像缺点什么东西,便把工具都收到东屋,跟着柳志勇往山下走。
转过山头,来到山脚,刚往前走了二十几米,柳志勇停下脚步,对杨三郎说,你先在这等一等,我回趟家。
杨三郎在路旁的大石头上坐下,原来柳志勇的家就在上乌头山的小路旁边,从外面看,高大的黄土坡从西边整个挡住了冬天西北风的侵袭;门外宽阔的小土院向东有十几米联接到村里的主路上,向南有二十多米,一直延伸到进山小路,整个明堂宽敞明亮,没有任何遮拦;小路以南是乌头山与翠屏山分界山谷的延伸,一条五米多宽、两米多深的河道从西南向东北慢慢拐弯,里面缓缓流淌着从山谷流出来的水,虽然不多,却不声不响的流淌着。
这不失为一个风水宝地啊!
杨三郎站起身想去房屋后面看看,柳志勇已经出来,脸上已经没有刚才上山时的失神形容,整个人显得十分精神,又有几分开心的样子。
杨三郎又回头看了一眼柳志勇的家,刚才有点纳闷的地方好像突然有了答案。
柳志勇的家因为太朴素,几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正因为它的朴素,让杨三郎有点不明所以。
按照现在的经济条件,再简朴,也不至于房子还是土石结构,即便是五保户的家,也都已经被街道翻修粉刷,住上崭新的砖瓦房了,而柳志勇的家,屋顶还顶着过去的灰色土瓦。
按说柳志勇做木匠,收入应该也还说得过去,不至于把日子过得这么简朴吧?
杨三郎回头一看,顿时觉得,可能跟门开的方位有关,柳志勇家的房门开在了西南角,风水上属于聚煞之地,从布局来看,他们家应该也是把厕所建在了东南方位,而那里才应该是开门的好位置,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呈环抱之势的位置,如果把门开在东南甚至正东,那么主家必然飞黄腾达,多子都孙啊!
但是看看眼前的柳志勇,杨三郎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同时又产生出各种好奇,从面相上看忠厚老实的一个中年汉子,是不是还藏着什么别的故事呢?
一路走到村子中间的村委大院,杨三郎想开车与柳志勇去镇上喝,柳志勇却说不用去镇上,开车回来也不方便,不如去大马路边的小饭店喝着痛快。
从大户柳家出来,顺着弯曲的沥青路继续走一公里左右,便是省级公路,再往西走不多远,马路北一处平坦的地方上,有一排农房,一共五间,东头两间的房顶中间镶个牌子上写着:小饭店。
小饭店旁边的两间上面写着小商店,再往西一间上面写着小药店。原来还有这么近便的商业系统,杨三郎以前进山,都是往东直接去镇上,或者回市里自己的小房子,却从未发现还有这些小店的存在。
老板娘十分熟络地和柳志勇开着玩笑,又热情地招呼杨三郎进里间坐下,让他们随便点菜。
杨三郎点了两个酱肘子,一个拍黄瓜拌蛤蜊肉,一个油炸花生米,一个炒绿豆芽,一个土豆烧牛肉,老板娘直呼吃不完,柳志勇也笑着说吃不了,让把土豆烧牛肉去掉,上两瓶老白干。
油炸花生米先端上桌,杨三郎拧开一瓶老白干,给柳志勇倒满一杯,又给自己满上,先敬柳志勇。
柳志勇一口喝完,夹几粒花生米放进嘴里,边咂嘴边嚼着说道:这酒就得喝高度的,过瘾!
杨三郎也一饮而尽,吃口花生米,又赶紧给柳志勇添酒。
柳志勇抢过酒瓶,说:咱两不用客气,酒瓶就放在桌子上,谁喝完谁自己添。
各自满上酒,拍黄瓜也端了上啦,杨三郎也不再跟柳志勇客气,和爽直的人打交道,太做作了不好。
饭店虽小,菜量很足,花生米满满一大碟子,拍黄瓜拌蛤蜊肉也是小山一样,尤其那蛤蜊肉,又大又肥,收拾得也十分干净。
酱肘子一端上来,杨三郎大呼过瘾!
一个16寸的不锈钢盆里,放着两个完整的大肘子!
这才叫吃肉!杨三郎和柳志勇碰下酒杯,仰头喝完,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