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是奶奶的前世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云虚道长和悟尘和尚一前一后,出白云观下山,从西边土路走到积翠山北面的杨家庄。
白云观北墙外,留出十米多宽的空地,作为缓冲,防止断裂的山体威胁到道观的地基。
但是,从杨家庄往积翠山看,白云观后面的那块空地,显得有些多余。
三十米左右的海拔高度,花岗岩材质,几乎一体切下的悬崖,完全没有中间断裂的可能。
原来这积翠山的主体,是从北向南微微倾斜的巨型花岗岩。
岩体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坑,被泥土覆盖,长出植被,像个帽子扣在山顶上面。
山体逐渐低缓,向东、南、西三面延伸,道士和周围的人,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位,走出上山的道路。
东南方的山路较陡,骑马会有些费劲,不如西南方的平缓,可以策马上山。
积翠山岩体牢固,王重阳当时选择在上面建立道观,本是期望在这万世基石之上,弘扬全真教,创出一番新天地来。
却没想到,紫云观不仅因为静云道长的私心,被换成天一门的道场。
也正是因为这花岗岩材质,白云观自清末荒废之后,石材开始被大肆采挖,裁成各种尺寸,用做建筑材料,换回银两。
改革开放后,四个村子更是纷纷成立大小石材加工厂,采购大型开采加工设备,把积翠山划出界线,不分昼夜地采挖花岗岩。
直至环保部门关停积翠山周围的大部分石材厂,千疮百孔的山体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高度,石体裸露,没有土壤的保护,植被不能生长。
四个村子的原住民因为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影响生活,赚够钱之后,都是举家迁移,到市区里买楼置业,极少回村。
不仅积翠山,杨家庄北靠的山体,也是花岗岩为主,所以现在的青远市杨家庄族人,有钱的人家,多是以石材发家。
但是,在大明初期,农业为王的封建时代,杨家庄虽然也是本地大户,却因为耕地面积相对其他三个村子少,在粮食和人口的数量方面,就明显不如人家硬气。
为躲避战乱,陆续迁到青远县境内的外地大户,渐渐立稳脚跟,成为新晋乡绅。
因此,所谓的六大乡绅之中,杨家庄的地位,其实是相当尴尬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孙仁寿当时找到四大家族谈分宗迁户的时候,杨家庄族长是最兴奋的,第一个表态,大力支持,并立刻付诸行动。
悟尘回忆,自己村子里的老人讲,祖上就是从积翠山杨家庄迁户出去,发展起来的。
杨家庄和积翠山之间,有一个水塘,二亩左右。
有水的时候,附近农户家里养的鸭鹅,都在里面游弋嬉闹,包括日常生活浆洗,也都紧着这一口水塘。
没有活水补充,也是即将见底,露出大片龟裂的塘底泥。
杨家庄的布局,十分规整,方方正正,从南向北,多是二进的独立四合院,前后空间舒适,明堂宽敞,邻里和睦。
每家门前都有一个柴垛,从下往上,柴火按照粗细依次堆垛。
快到午饭时间,已经有人家厢房的烟囱里开始炊烟袅袅。
云虚道长领着悟尘和尚,走到村子最北端西侧三座院子的中间一个,杨家庄族长的家门口,看见开着门,迈步而入。
走进二院,云虚道长干咳几声,笑着喊道:“杨族长在家么?”
杨家庄族长杨雁翎,正在东厢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云虚道长和悟尘和尚一前一后,出白云观下山,从西边土路走到积翠山北面的杨家庄。
白云观北墙外,留出十米多宽的空地,作为缓冲,防止断裂的山体威胁到道观的地基。
但是,从杨家庄往积翠山看,白云观后面的那块空地,显得有些多余。
三十米左右的海拔高度,花岗岩材质,几乎一体切下的悬崖,完全没有中间断裂的可能。
原来这积翠山的主体,是从北向南微微倾斜的巨型花岗岩。
岩体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坑,被泥土覆盖,长出植被,像个帽子扣在山顶上面。
山体逐渐低缓,向东、南、西三面延伸,道士和周围的人,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位,走出上山的道路。
东南方的山路较陡,骑马会有些费劲,不如西南方的平缓,可以策马上山。
积翠山岩体牢固,王重阳当时选择在上面建立道观,本是期望在这万世基石之上,弘扬全真教,创出一番新天地来。
却没想到,紫云观不仅因为静云道长的私心,被换成天一门的道场。
也正是因为这花岗岩材质,白云观自清末荒废之后,石材开始被大肆采挖,裁成各种尺寸,用做建筑材料,换回银两。
改革开放后,四个村子更是纷纷成立大小石材加工厂,采购大型开采加工设备,把积翠山划出界线,不分昼夜地采挖花岗岩。
直至环保部门关停积翠山周围的大部分石材厂,千疮百孔的山体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高度,石体裸露,没有土壤的保护,植被不能生长。
四个村子的原住民因为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影响生活,赚够钱之后,都是举家迁移,到市区里买楼置业,极少回村。
不仅积翠山,杨家庄北靠的山体,也是花岗岩为主,所以现在的青远市杨家庄族人,有钱的人家,多是以石材发家。
但是,在大明初期,农业为王的封建时代,杨家庄虽然也是本地大户,却因为耕地面积相对其他三个村子少,在粮食和人口的数量方面,就明显不如人家硬气。
为躲避战乱,陆续迁到青远县境内的外地大户,渐渐立稳脚跟,成为新晋乡绅。
因此,所谓的六大乡绅之中,杨家庄的地位,其实是相当尴尬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孙仁寿当时找到四大家族谈分宗迁户的时候,杨家庄族长是最兴奋的,第一个表态,大力支持,并立刻付诸行动。
悟尘回忆,自己村子里的老人讲,祖上就是从积翠山杨家庄迁户出去,发展起来的。
杨家庄和积翠山之间,有一个水塘,二亩左右。
有水的时候,附近农户家里养的鸭鹅,都在里面游弋嬉闹,包括日常生活浆洗,也都紧着这一口水塘。
没有活水补充,也是即将见底,露出大片龟裂的塘底泥。
杨家庄的布局,十分规整,方方正正,从南向北,多是二进的独立四合院,前后空间舒适,明堂宽敞,邻里和睦。
每家门前都有一个柴垛,从下往上,柴火按照粗细依次堆垛。
快到午饭时间,已经有人家厢房的烟囱里开始炊烟袅袅。
云虚道长领着悟尘和尚,走到村子最北端西侧三座院子的中间一个,杨家庄族长的家门口,看见开着门,迈步而入。
走进二院,云虚道长干咳几声,笑着喊道:“杨族长在家么?”
杨家庄族长杨雁翎,正在东厢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