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京(4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听此事,马銮也是十分开心,以武报国,也是他的夙愿。只是当时世家子弟,能读书当然还是得读书。
看复社那帮士子,国公勋戚都不放在眼里,还不就是有个生员的名头?
象马銮这样的,哪里能被东林复社的人看在眼里!
现在好歹有个出身,自是欢喜。
当下马銮躬身答应道:“是,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当出个样儿来……儿志在封侯,实在不愿做寻章摘句的书虫,阿爹今日成全儿子,儿子岂能自毁前程!”
“你明白就好!还有,”马士英慢吞吞的道:“要和太子身边的武官好生交结,侍卫处其实也是太子的班底,将来你想有大成就,此中关节,自己可要把握好了!”
因见儿子还有不解之色,马士英摇了摇头,又道:“势所必然。今夜之后,侍卫、东宫、禁军,太子都可插手进去,光是一个侍卫处,将来最少是三万的额兵。你既然有志于疆场,从今往后,就不要有别的主张了。”
有些话,对儿子也不便说,此时此刻,马士英唯一庆幸的,便是今夜不曾应刘孔昭之邀前去赴宴,否则的话,悔之晚矣!
今天晚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夜不安眠,众人肯定也都是在看,在想。
太子坐大之势,今夜之后看来是难免了。
现在这种时局,一切还是看手中的实力。从侍卫处也出动兵马配合,再加上东宫武官们的表现,还有太子留在淮安的实力……眼下看来,大元帅府就算管不了全国的兵马,南京和淮扬一带,也准定入手了。
手中实力,加上大势所趋,才是关键。
刘孔昭此人阴毒狡诈,马士英也是深知他的,两人其实已经有结盟之意,刘某人虽恶,马士英有把握能制住他。毕竟这些勋臣久在南京,外间情形并不清楚,象今次的事,就是干了自寻死路的蠢事!
不过在此之前,恐怕马士英自己也想不到,太子身边的人反应如此迅速,应对也如此妥当干脆!
“当然,还要看善后!”
尽管和儿子是这么一种说法,这么一场大乱,究竟会给人心带来多大的变化,虽然平乱了,但皇太子究竟会做到哪种地步,南京之后,太子的下一步举措如何。
沿江诸帅,如何安抚?
很多大政层面的事,马士英想起来也是十分的头疼……皇太子说起来还只是一个十六不到的少年,他又能有什么善政,只手回天?
“难啊……”夜色之中,首席军务大臣也是面带重重隐忧……大明天下,实在是千疮百孔了啊……
……
……
天色微明之时,柳如是在几个家丁的簇拥下,终于从封闭了很久的侧门出来。
一夜混乱,到下半夜终于消停了,马队似乎回侍卫处和大元帅府一边的营房去了,只有少量的士兵还在巡逻,在府中,也能听到墙外有士兵的低语声和说笑声,带着浓厚的京师和天津一带的口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一听此事,马銮也是十分开心,以武报国,也是他的夙愿。只是当时世家子弟,能读书当然还是得读书。
看复社那帮士子,国公勋戚都不放在眼里,还不就是有个生员的名头?
象马銮这样的,哪里能被东林复社的人看在眼里!
现在好歹有个出身,自是欢喜。
当下马銮躬身答应道:“是,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当出个样儿来……儿志在封侯,实在不愿做寻章摘句的书虫,阿爹今日成全儿子,儿子岂能自毁前程!”
“你明白就好!还有,”马士英慢吞吞的道:“要和太子身边的武官好生交结,侍卫处其实也是太子的班底,将来你想有大成就,此中关节,自己可要把握好了!”
因见儿子还有不解之色,马士英摇了摇头,又道:“势所必然。今夜之后,侍卫、东宫、禁军,太子都可插手进去,光是一个侍卫处,将来最少是三万的额兵。你既然有志于疆场,从今往后,就不要有别的主张了。”
有些话,对儿子也不便说,此时此刻,马士英唯一庆幸的,便是今夜不曾应刘孔昭之邀前去赴宴,否则的话,悔之晚矣!
今天晚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夜不安眠,众人肯定也都是在看,在想。
太子坐大之势,今夜之后看来是难免了。
现在这种时局,一切还是看手中的实力。从侍卫处也出动兵马配合,再加上东宫武官们的表现,还有太子留在淮安的实力……眼下看来,大元帅府就算管不了全国的兵马,南京和淮扬一带,也准定入手了。
手中实力,加上大势所趋,才是关键。
刘孔昭此人阴毒狡诈,马士英也是深知他的,两人其实已经有结盟之意,刘某人虽恶,马士英有把握能制住他。毕竟这些勋臣久在南京,外间情形并不清楚,象今次的事,就是干了自寻死路的蠢事!
不过在此之前,恐怕马士英自己也想不到,太子身边的人反应如此迅速,应对也如此妥当干脆!
“当然,还要看善后!”
尽管和儿子是这么一种说法,这么一场大乱,究竟会给人心带来多大的变化,虽然平乱了,但皇太子究竟会做到哪种地步,南京之后,太子的下一步举措如何。
沿江诸帅,如何安抚?
很多大政层面的事,马士英想起来也是十分的头疼……皇太子说起来还只是一个十六不到的少年,他又能有什么善政,只手回天?
“难啊……”夜色之中,首席军务大臣也是面带重重隐忧……大明天下,实在是千疮百孔了啊……
……
……
天色微明之时,柳如是在几个家丁的簇拥下,终于从封闭了很久的侧门出来。
一夜混乱,到下半夜终于消停了,马队似乎回侍卫处和大元帅府一边的营房去了,只有少量的士兵还在巡逻,在府中,也能听到墙外有士兵的低语声和说笑声,带着浓厚的京师和天津一带的口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