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八十三章 会战(19)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么一说,候方域就不和龚鼎孳接话,只专心听着太子和诸镇大将们的布置。
他看到还有一个容颜俊美的参谋,反应很快,记忆力也极好,太子和各镇大将们说到哪儿,这个参谋就把表现明军和清军还有土贼山匪的位置的小旗摆放在哪儿。
小旗颜色不一,分别代表多少人数,放在硕大的沙盘上,一目了然。
候方域对军事实在不感兴趣,也不大懂。操兵弄戈,对他这样的世家公子哥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可撑持的苦差事。
不过好歹是在左良玉大营呆过几个月的人物,听到差不多军议要结束的时候,也是知道大概了。
这一次出兵,河南方面仍然是以骑兵为主,只是上次是散兵长线出击,这一次是要把三个骑兵营缩成拳头,一气打出去。
目标当然是肃亲王豪格和他的部下,不过有多少效果,难说的很了。
三营骑兵加上辅兵长夫,战兵人数连同王源这个大将直属,在五千骑左右,放在哪边都是一支很强的骑兵力量。
除了直属骑兵外,睢州镇总兵官李成栋为主,宿州协、邳州协,都要出兵协同,出动步骑一共四个营六千余战兵。
加上辅兵,河南方向出兵两万人左右的规模。
对面之敌的清军人数只有三四千人的八旗主力,加上汉军和地方驻防军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实力很强,有望一鼓荡平。
至于山东方面,原本是固山额真淮塔为主,山东巡抚等投降汉军为辅助的局面,与明军隔黄河而分治,力量均衡,彼此相安无事。
但山东方面的总督是朱大典,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对诸将都拿捏的住,山东明军在朱大典的整治下已经颇有起色,青州、登州、莱州,全境皆在大明手中,兖州和东昌、济南三府是隔河相峙,整个情形,和原本历史中是完全不同。
原本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因为史可法和马士英的短见和愚蠢,整个山东几乎全落入清军手中,大好局面,自己轻松葬送,清朝多得了一个山东和半个河南的人力物力,而且几乎就是明朝白给的,轻视之心,自不必多言。
此时却是明朝有大半个山东,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充足,朱大典给自己的督标编了四个营,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兖州、东昌、青州设三镇总兵,各有一个镇标营,东阿、齐东、济阳六协所部的不满编的驻防营,朱大典麾下现有一万一千左右的战兵,其中有近两千骑兵,加上辅兵,是一支已经超过三万人的庞大队伍。
兵强马壮,底气十足,朱大典已经有雄心北上挑战东虏一把了。
他的部下,有不少是原本在山东起事的本地军兵,和流贼和清军都交过手,胆气壮经验足,都是一把好手。
但朱大典能在不到半年时间拢起这么大一支兵马,并且有这么大好的局面,清江从徐州送过去的物资支持可是最要紧的原因。
粮食就是几十万石,给山东地方稳住了民心和军心士气,朱大典的声望权威也是暴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这么一说,候方域就不和龚鼎孳接话,只专心听着太子和诸镇大将们的布置。
他看到还有一个容颜俊美的参谋,反应很快,记忆力也极好,太子和各镇大将们说到哪儿,这个参谋就把表现明军和清军还有土贼山匪的位置的小旗摆放在哪儿。
小旗颜色不一,分别代表多少人数,放在硕大的沙盘上,一目了然。
候方域对军事实在不感兴趣,也不大懂。操兵弄戈,对他这样的世家公子哥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可撑持的苦差事。
不过好歹是在左良玉大营呆过几个月的人物,听到差不多军议要结束的时候,也是知道大概了。
这一次出兵,河南方面仍然是以骑兵为主,只是上次是散兵长线出击,这一次是要把三个骑兵营缩成拳头,一气打出去。
目标当然是肃亲王豪格和他的部下,不过有多少效果,难说的很了。
三营骑兵加上辅兵长夫,战兵人数连同王源这个大将直属,在五千骑左右,放在哪边都是一支很强的骑兵力量。
除了直属骑兵外,睢州镇总兵官李成栋为主,宿州协、邳州协,都要出兵协同,出动步骑一共四个营六千余战兵。
加上辅兵,河南方向出兵两万人左右的规模。
对面之敌的清军人数只有三四千人的八旗主力,加上汉军和地方驻防军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实力很强,有望一鼓荡平。
至于山东方面,原本是固山额真淮塔为主,山东巡抚等投降汉军为辅助的局面,与明军隔黄河而分治,力量均衡,彼此相安无事。
但山东方面的总督是朱大典,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对诸将都拿捏的住,山东明军在朱大典的整治下已经颇有起色,青州、登州、莱州,全境皆在大明手中,兖州和东昌、济南三府是隔河相峙,整个情形,和原本历史中是完全不同。
原本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因为史可法和马士英的短见和愚蠢,整个山东几乎全落入清军手中,大好局面,自己轻松葬送,清朝多得了一个山东和半个河南的人力物力,而且几乎就是明朝白给的,轻视之心,自不必多言。
此时却是明朝有大半个山东,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充足,朱大典给自己的督标编了四个营,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兖州、东昌、青州设三镇总兵,各有一个镇标营,东阿、齐东、济阳六协所部的不满编的驻防营,朱大典麾下现有一万一千左右的战兵,其中有近两千骑兵,加上辅兵,是一支已经超过三万人的庞大队伍。
兵强马壮,底气十足,朱大典已经有雄心北上挑战东虏一把了。
他的部下,有不少是原本在山东起事的本地军兵,和流贼和清军都交过手,胆气壮经验足,都是一把好手。
但朱大典能在不到半年时间拢起这么大一支兵马,并且有这么大好的局面,清江从徐州送过去的物资支持可是最要紧的原因。
粮食就是几十万石,给山东地方稳住了民心和军心士气,朱大典的声望权威也是暴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