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8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这就是有着强大底蕴后的强势而带来的结果。
大明恰恰是有这个底蕴的。
见群臣在思索,崇祯也没有加以解释,让这群接受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十年的大臣瞬间转变观念那是相当困难的。
“一打九,优势在我,全歼来犯之敌是前线武将的事儿,打下之后那如何管理那就是你们的事儿,早做预案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另外,东征大军覆灭扶桑、以及接下来的攻占中南半岛,朕都不会大赦天下,不仅这两次不会,只要朕还在位,大赦天下就不可能出现。
这是维护大明律法的底线,任何人、任何事儿都不能为之让路,执法必严不是说说的。
虽然不能大赦天下,但朕拟定在今年的重阳节加科。
一来算是对覆灭世仇的扶桑和攻下中南半岛庆祝,二来也是选举出一片优秀的人才,缓解抽调官员到中南半岛、朝鲜而缺少的官员。”
群臣皆是一脸诡异的看着皇帝。
战场瞬息万变,又是面对九大势力数十万军士。
打仗还未开始,就开始想着与民同庆的事情,别说是大明一朝,就是华夏历史也是极少的事儿。
但随即释然了,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打着九大势力不说跟玩一样,但也费不了多大手脚。
自决定出击的那一刻起,战争的结果已经确定了。
群臣诧异的是皇帝所说的加科。
科举选拔人才是自隋唐时便有的,到了大明开国后,太祖制定八股取士。
分为正科、恩科以及停科。
所谓正科就是按照律令每逢辰、戌、丑、未年秋八月举行会试,规定的年份举办会试这就叫做正科。
但皇帝登基、太皇太后大寿、对外的大捷等等重大节日,就增加一场科举考试,这种称之为恩科。
停科就是遇见突发状况的时候停止科举考试,诸如大灾、外敌入侵等等。
这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叫做加科。
三者有很大的不同,正科就是正常考试,正常录取,难度大;
恩科则是屡试不中的、年龄大的生员,只要你参加考试,不看能力、才气就会赐予秀才、举人等名头。
别看只是一个名头,但大明律令规定秀才可以享受免税、月给、律法优待等六项特权的。
无数读书人为了这一个名头努力了一辈子、也蹉跎了一辈子。
他们诧异的是,加科是朝鲜李氏王朝的一种叫法,和大明的恩科类似。
但皇帝为什么不用恩科,而是用加科?
负责科举的礼部尚书刘宗周出班了:“陛下,恕臣愚钝,此加科是何意?与原朝鲜王朝的加科有何区别?”
“字面意思,在正科之外的年份加一场科举考试,不影响辰、戌、丑、未等年份的正科。”
崇祯背着手:“考试、录取、放榜等等的流程以及录取的标准和正科的一样的,读书人多了一场考试的机会。
至于录取人数可以稍多一些,具体的数据看最后的分数再确定,最低不低于三百人。
另外,此次加科,由朝廷承担其往返路费、食宿,希望诸位考生应考、尽考。
同时为了减轻学子们路途遥远、步行和乘车的劳累,沿海和大运河两侧布政司的学子可在指定地点和规定的时间乘坐大明的蒸汽机商船进京。”
群臣再次错愕,眼中满是茫然之色。
大明开国至今,算是崇祯四年的辛未科,一共是八十四次,但从未有加科的举动。
这就是有着强大底蕴后的强势而带来的结果。
大明恰恰是有这个底蕴的。
见群臣在思索,崇祯也没有加以解释,让这群接受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十年的大臣瞬间转变观念那是相当困难的。
“一打九,优势在我,全歼来犯之敌是前线武将的事儿,打下之后那如何管理那就是你们的事儿,早做预案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另外,东征大军覆灭扶桑、以及接下来的攻占中南半岛,朕都不会大赦天下,不仅这两次不会,只要朕还在位,大赦天下就不可能出现。
这是维护大明律法的底线,任何人、任何事儿都不能为之让路,执法必严不是说说的。
虽然不能大赦天下,但朕拟定在今年的重阳节加科。
一来算是对覆灭世仇的扶桑和攻下中南半岛庆祝,二来也是选举出一片优秀的人才,缓解抽调官员到中南半岛、朝鲜而缺少的官员。”
群臣皆是一脸诡异的看着皇帝。
战场瞬息万变,又是面对九大势力数十万军士。
打仗还未开始,就开始想着与民同庆的事情,别说是大明一朝,就是华夏历史也是极少的事儿。
但随即释然了,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打着九大势力不说跟玩一样,但也费不了多大手脚。
自决定出击的那一刻起,战争的结果已经确定了。
群臣诧异的是皇帝所说的加科。
科举选拔人才是自隋唐时便有的,到了大明开国后,太祖制定八股取士。
分为正科、恩科以及停科。
所谓正科就是按照律令每逢辰、戌、丑、未年秋八月举行会试,规定的年份举办会试这就叫做正科。
但皇帝登基、太皇太后大寿、对外的大捷等等重大节日,就增加一场科举考试,这种称之为恩科。
停科就是遇见突发状况的时候停止科举考试,诸如大灾、外敌入侵等等。
这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叫做加科。
三者有很大的不同,正科就是正常考试,正常录取,难度大;
恩科则是屡试不中的、年龄大的生员,只要你参加考试,不看能力、才气就会赐予秀才、举人等名头。
别看只是一个名头,但大明律令规定秀才可以享受免税、月给、律法优待等六项特权的。
无数读书人为了这一个名头努力了一辈子、也蹉跎了一辈子。
他们诧异的是,加科是朝鲜李氏王朝的一种叫法,和大明的恩科类似。
但皇帝为什么不用恩科,而是用加科?
负责科举的礼部尚书刘宗周出班了:“陛下,恕臣愚钝,此加科是何意?与原朝鲜王朝的加科有何区别?”
“字面意思,在正科之外的年份加一场科举考试,不影响辰、戌、丑、未等年份的正科。”
崇祯背着手:“考试、录取、放榜等等的流程以及录取的标准和正科的一样的,读书人多了一场考试的机会。
至于录取人数可以稍多一些,具体的数据看最后的分数再确定,最低不低于三百人。
另外,此次加科,由朝廷承担其往返路费、食宿,希望诸位考生应考、尽考。
同时为了减轻学子们路途遥远、步行和乘车的劳累,沿海和大运河两侧布政司的学子可在指定地点和规定的时间乘坐大明的蒸汽机商船进京。”
群臣再次错愕,眼中满是茫然之色。
大明开国至今,算是崇祯四年的辛未科,一共是八十四次,但从未有加科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