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辽东之地从未彻底的与中原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土木堡之后,女真各部态度开始傲居了起来,对大明虎视眈眈。
以至于出现了建奴起兵,为患大明数十年的事情。
这就是典型的打下来了,却守不住。
辽东如此,乌斯藏、西域都是如此。
见皇帝沉默,袁可立也出声了:“陛下,自东汉至今,已经发生了四次大移民,
第一次是东汉末年,北方蛮夷迁入内地,与汉人居住在一起。
同一时间,北方汉族迁至南方长江一带,让南方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人口约七十万人。
第二次则是安史之乱,为躲避战乱,北方百姓逃往南方,给南方带去了新的技术和文明。
第三次则是北宋末年,这次不同以往百姓们被迫迁移,而是因为女真族的侵略,
皇帝主动带着百姓和臣工南迁,江南第一次成为政治中心,也因此蓬勃发展了起来,此次迁移人口达五百万之多,
第四次则是我大明初年,北方人口一落千丈,太祖下令迁移人口,总数达到一千三百四十万人。
纵观历史,每一次的迁移,虽然耗费巨大,但都让迁移之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长久的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陛下,此次迁移和以往不同,以往都是因为躲避战乱等原因被迫迁移,但此次是让百姓主动迁移,且不是急于一时,
刚刚郭大人说了,二十年内没有太大压力。
只要在这二十年内,让百姓看到辽东之地的巨大潜力,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去了。
诸如耕地充足、亩产远超内地、朝廷政策倾斜、互市发展良好等等。
最关键的是大明国库充足,等到工业研究院的那种运输工具出现,迁移就不用长途跋涉、餐风露宿、缺衣少食、病死途中了,
沿着各水系运河、经海运,短则半个月,长则个把月就到了。”
……
“诸位爱卿,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崇祯打断了众人的话:“二十年内无压力,若是二十年后,农业研究院研究出了提升亩产的方法或者找到了高亩产的农作物,就无需移民了。
而且一旦移民,那至少是百万以上的大移民,给地、免除赋税、劳役等都是小事,
但所需的棉衣、农具、安家费、盘缠、粮食、种子等都不是小数目,
即便是两百万人,那至少都得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中途一个失误都会有无数人死亡,我们不仅要慎重,从长计议,还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至少在还地于民的国策完成之前是不能实施的!”
崇祯说到这里,眉头皱了皱,这个时机就是过几年的大旱。
若是他没有记错,历史上崇祯年间的大旱好像东北不算严重,到时候就有人会自动移民了。
且移民之后,肯定需要建城,倒是可以和归化城一样,一次性搞成现代化的城市。
“好了,今日是说年度总结的事情,其他事情先放一放!”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而后看向郭允厚:“郭爱卿,你继续说!”
“是!”
郭允厚微微躬身,脸色犹豫了一会儿:“陛下,臣这边暂时禀报完了,所有的清丈耕地和还地于民都按照五年计划稳步推进中,
按照目前的进度,最迟崇祯五年七月份之前能完成所有的清丈和还地于民的工作。”
“嗯,还地于民事关百姓口粮、大明之稳定,要慎重,有什么阻力可直接去东暖阁找朕!”
“另外,你们国土资源管理部还需要派人去辽东,协同辽东布政司将辽东的土地分布情况打探清楚,每个地方能容纳多少百姓,等准备移民的时候才能迅速完成!”
“臣谨遵陛下教诲!”
郭允厚回应后,回到原位坐下。
正对着郭允厚的袁可立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听出了郭允厚似乎有难言之隐,皇帝也听出了,所以让他去东暖阁。
“袁爱卿,内阁将历朝历代移民策略和实施方法都整理出来,呈送东暖阁!”
“臣遵旨!”
袁可立起身回应,而后看向刑部尚书乔允升:“乔尚书,到你们刑部了。”
“是!”
乔允升起身走到木板前:“陛下,今年刑部主要工作是协助军纪监察部审理卫所整顿牵连的官员,以及锦衣卫彻查的辽东官员、富商士绅……
明年的具体工作是修订大明皇家银行律法和完善商事方面的律法……四部律法预计明年五月前完成初稿!”
“嗯!”
崇祯点了点头,而后继续道:“除了这四部律法外,刑部还要准备大明海洋法和大明对外外贸易法。”
此话一出,不仅乔允升有些懵,连在座的六部九卿都有些懵。
这名字倒是能听懂,但却是不知道为何以及怎么做。
“陛下,恕臣愚钝,臣不太明白这两部律法的意义……该……!”
乔允升一连变换了几个用词,但都未能表达出想要说的意思,但崇祯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于是便轻声道问道:“诸位爱卿,问你们一个问题吧,在你们的认知中,大明的疆土是不是只有陆地?”
辽东之地从未彻底的与中原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土木堡之后,女真各部态度开始傲居了起来,对大明虎视眈眈。
以至于出现了建奴起兵,为患大明数十年的事情。
这就是典型的打下来了,却守不住。
辽东如此,乌斯藏、西域都是如此。
见皇帝沉默,袁可立也出声了:“陛下,自东汉至今,已经发生了四次大移民,
第一次是东汉末年,北方蛮夷迁入内地,与汉人居住在一起。
同一时间,北方汉族迁至南方长江一带,让南方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人口约七十万人。
第二次则是安史之乱,为躲避战乱,北方百姓逃往南方,给南方带去了新的技术和文明。
第三次则是北宋末年,这次不同以往百姓们被迫迁移,而是因为女真族的侵略,
皇帝主动带着百姓和臣工南迁,江南第一次成为政治中心,也因此蓬勃发展了起来,此次迁移人口达五百万之多,
第四次则是我大明初年,北方人口一落千丈,太祖下令迁移人口,总数达到一千三百四十万人。
纵观历史,每一次的迁移,虽然耗费巨大,但都让迁移之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长久的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陛下,此次迁移和以往不同,以往都是因为躲避战乱等原因被迫迁移,但此次是让百姓主动迁移,且不是急于一时,
刚刚郭大人说了,二十年内没有太大压力。
只要在这二十年内,让百姓看到辽东之地的巨大潜力,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去了。
诸如耕地充足、亩产远超内地、朝廷政策倾斜、互市发展良好等等。
最关键的是大明国库充足,等到工业研究院的那种运输工具出现,迁移就不用长途跋涉、餐风露宿、缺衣少食、病死途中了,
沿着各水系运河、经海运,短则半个月,长则个把月就到了。”
……
“诸位爱卿,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崇祯打断了众人的话:“二十年内无压力,若是二十年后,农业研究院研究出了提升亩产的方法或者找到了高亩产的农作物,就无需移民了。
而且一旦移民,那至少是百万以上的大移民,给地、免除赋税、劳役等都是小事,
但所需的棉衣、农具、安家费、盘缠、粮食、种子等都不是小数目,
即便是两百万人,那至少都得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中途一个失误都会有无数人死亡,我们不仅要慎重,从长计议,还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至少在还地于民的国策完成之前是不能实施的!”
崇祯说到这里,眉头皱了皱,这个时机就是过几年的大旱。
若是他没有记错,历史上崇祯年间的大旱好像东北不算严重,到时候就有人会自动移民了。
且移民之后,肯定需要建城,倒是可以和归化城一样,一次性搞成现代化的城市。
“好了,今日是说年度总结的事情,其他事情先放一放!”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而后看向郭允厚:“郭爱卿,你继续说!”
“是!”
郭允厚微微躬身,脸色犹豫了一会儿:“陛下,臣这边暂时禀报完了,所有的清丈耕地和还地于民都按照五年计划稳步推进中,
按照目前的进度,最迟崇祯五年七月份之前能完成所有的清丈和还地于民的工作。”
“嗯,还地于民事关百姓口粮、大明之稳定,要慎重,有什么阻力可直接去东暖阁找朕!”
“另外,你们国土资源管理部还需要派人去辽东,协同辽东布政司将辽东的土地分布情况打探清楚,每个地方能容纳多少百姓,等准备移民的时候才能迅速完成!”
“臣谨遵陛下教诲!”
郭允厚回应后,回到原位坐下。
正对着郭允厚的袁可立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听出了郭允厚似乎有难言之隐,皇帝也听出了,所以让他去东暖阁。
“袁爱卿,内阁将历朝历代移民策略和实施方法都整理出来,呈送东暖阁!”
“臣遵旨!”
袁可立起身回应,而后看向刑部尚书乔允升:“乔尚书,到你们刑部了。”
“是!”
乔允升起身走到木板前:“陛下,今年刑部主要工作是协助军纪监察部审理卫所整顿牵连的官员,以及锦衣卫彻查的辽东官员、富商士绅……
明年的具体工作是修订大明皇家银行律法和完善商事方面的律法……四部律法预计明年五月前完成初稿!”
“嗯!”
崇祯点了点头,而后继续道:“除了这四部律法外,刑部还要准备大明海洋法和大明对外外贸易法。”
此话一出,不仅乔允升有些懵,连在座的六部九卿都有些懵。
这名字倒是能听懂,但却是不知道为何以及怎么做。
“陛下,恕臣愚钝,臣不太明白这两部律法的意义……该……!”
乔允升一连变换了几个用词,但都未能表达出想要说的意思,但崇祯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于是便轻声道问道:“诸位爱卿,问你们一个问题吧,在你们的认知中,大明的疆土是不是只有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