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08远东狂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2章 以退为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其实道理很简单,作为一个知道历史发展大势的穿越者,赵北很清楚中国的主要敌人是哪个,沙皇俄国固然对中国虎视耽耽,但是自从日俄战争战败之后,沙皇俄国就将战略重心由远东地区转回了欧洲,而且随着德国拒绝与俄国续签盟约,因此,德国已成为俄国最危险的敌人,为了应付这个敌人,俄国不得不将目光始终盯紧欧洲大陆,至于在远东的扩张,俄国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侵略『性』,而作为俄国的最重要盟友,英国『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日俄战争之前的局面重新出现在远东地区,因此,英国也不支持俄国在中国采取决定『性』的步骤扩大势力。

所以,在赵北看来,即使他的穿越导致了所谓的“蝴蝶效应”,使历史发生了变化,但是目前来讲,应该还不会对欧洲和世界整体格局造成大的影响,俄国依然是德国的敌人,德国也依然是英国的敌人,如此一来,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最危险的敌人不是那个外强中干的俄国,而是那个还没有真正被西方列强平等看待的日本。

在历史上,日本是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机崛起的,它一方面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扩大在中国的势力,逐步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排挤出去,另一方面也利用欧洲工业体系被纳入战争轨道的机会将日本的工业品倾销到整个亚洲地区乃至欧洲地区,这种很有战略眼光的政策使日本一举成为亚洲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国,同时也使中国“借力打力”、“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走向终结,从此之后,英国苦苦维持的远东战略平衡格局逐渐失衡,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就已不可避免了。

现在,赵北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量维持这种远东战略平衡,力图使列强在华力量继续保持平衡,并在这种平衡局面中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至少在目前,赵北不希望与日本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即使两国之间必将进行一场战略决战,也绝不能由日本掌握主动权,什么时候开战,这得中国说了算。

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更需要赵北采取主动行动,使日本无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取得喘息之机。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赵北才否决了美国公使司戴德的那个中美合资修建张家口至归化的铁路计划,因为那会刺激沙皇俄国,按照沙皇俄国与清廷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早就被沙皇俄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皇俄国绝不会容忍其它国家将手伸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也不行,前段日子司戴德执行的那个“诺克斯计划”之所以惨败,就是这个原因,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沙皇俄国甚至不惜与昔日的敌国日本联手对抗美国。

赵北不想招惹俄国,并不代表沙皇俄国『政府』会对中国心慈手软,现在,司戴德传过来的情报表明,沙皇俄国像历史上一样,在蒙古问题上采取了主动进攻,沙皇俄国想利用中国的混『乱』将蒙古地区一口吞下。

对此,赵北担忧么?

赵北确实担忧,但是他并不像詹天佑那样杞人忧天,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沙皇俄国不退出协约国集团,只要欧洲强国的军事动员体制不发生根本改变,那么,沙皇俄国终究是要倒下,倒在革命的红旗之下,而到了那时候,被它吞下去的许多利益都将重新分配,至于中国能不能从中也分一杯羹,赵北现在虽然没有多少把握,但是却也不是没有跃跃欲试的心思。

也正是这个原因,赵北才会对司戴德的“危言耸听”反应平静,至于那帮蒙古王公和僧侣们即将发动的武装叛『乱』,赵北也不感到意外,在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中,沙皇俄国就是这么『操』作的。

既然已经预见到了沙皇俄国即将采取的手段,赵北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历史上,蒙古王公和僧侣们的叛『乱』表面上看是政治问题,但是实际上还是经济问题,清廷在蒙古地区推行新政,废除了一些王公的特权,这直接损害了王公们的利益,他们之所以在清朝灭亡之后发动叛『乱』,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问题。

而现在是1909年,清廷已倒,尚未在草原地区广泛推行“新政”,因此,现在的蒙古王公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替沙皇俄国火中取栗,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综合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赵北决定对蒙古王公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对于那些表现“老实”的,以安抚为上,继续维持他们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对于那些死硬分子,则采取雷霆手段,坚决予以肉体的消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