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这一闹腾,还有什么烦恼甩不掉呢?
暅之确实不信命,但他看人的眼光也一向很准。
他说祖莹了不起,是说那孩子在传统的道学概念下非常了不起,但他却缺乏推动道学发展的嗅觉和能力。
因此若是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样的人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信都芳则不然,他日后的成就,固然未必可比华阳先生和自己的父亲,但也一定会在时人未知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
安丰王自然是个妙人,他对新旧的观念都不排斥,一定会成为道学发展的推手人物。
只是可惜,只是可惜,历史上有几个王侯能真正躲过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呢?
而庆云,他虽然单纯,涉世不深,但却有三思后行的天性。
无论对于门派之争,华虏之辨,杀父之仇,他虽然免不了被命运卷入一个个涡流,但他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立场,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会亲自去了解去思考。
有这样的处世态度,焉愁不成大事?
月落日升,日升月落,匾额上的金字,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始终是那样静默,安详。
但金匾后的王府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和美好。
瓠采亭和殷色可是闲不住的性子,早想要出去走走,却被府中下人委婉地劝了回来。
暅之趁四下无人,淡淡的警告二女,不要忘了自己嫌犯的身份。
他们仍是囚徒,只是关在了一方更体面的监狱。
但这里既不缺少太子眼线,也不缺少能迅速制服他们的高人,一切友善的外表都需建立在他们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
于是二女便只能在这府中赏花踏青,暅之也若无其事地向信都芳和小王爷讲解手绘的一张张浑象图纸。
而庆云,则捧着先祖手札,津津有味地读个不停。
庆轲在手札中,先略略陈述了一下天下大势,说周王册封诸侯盈百,混战至今,大者仅余七国,相互制衡,渐成均势。
然而嬴秦暴起,逐赵王嘉于代,瞬间打破了势力平衡。
这嬴秦之先出伯益,伯益不过夏后氏一届臣子,见诛于启。
嬴族本无帝王血统,在商周两代都只是潼关之外的小方国,朝廷的封爵只是为了安其心以督御西戎。
嬴秦入关侵凌周土,隐有问鼎之意。
此等劣行乱王侯纲纪,逆华夷尊卑,辱五帝血统,引时人共愤。
庆轲潜伏的卫国,本是在赵魏燕齐四国夹缝间生存的小国。
现在赵国几亡,只余一郡,卫国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前线。
而燕国也借赵失势之机,向南扩张。秦将樊於期孤军过于深入,为赵将李牧所折,降于燕国。
燕封之于督亢,以固河东,为燕国南屏,势力抵临卫齐。
卫国虽然势力羸弱,却是战国时期人才输出大国。
以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会被其他大国挖走,这令当时卫王特别重视忠诚度,用人不举贤而举亲。
庆轲这样的新人,很难打入高层。
恰在此时,檀宫外五姓祭酒之一的田光找上门来,想要交给庆轲一个艰巨的任务。
田光本来在燕国卧底,已是太子丹身边近臣,并且成功挑拨燕太子生起对抗秦王的念头。
燕国历来就是齐国最大的敌人,而秦国是当时天下共同的威胁,燕秦相争是对齐国最有利的局面。
若是有人以燕使的名义刺秦王,无论成败,齐国都是赢家。
只不过田光年老,而刺秦计划准备周期长,他需要另择生力以完成任务。
田光本想推荐来燕国接替他的高渐离。
但是当年他投靠燕太子的时候,借用的是宫斗失势亡命贵族的身份,如果暴露自己在燕国并不安分,养有根基,定遭猜忌。
于是索性推举一个外国的剑客,随口推说是故旧之后,反而不落口实。
当时檀宫新一代的七子中,盖聂本来就在秦国,是要用作暗桩的;
吕非革一向萍踪不定,可以用做活棋支援;
还有不便在燕国过早暴露的高渐离,这三个人已先被田光排除了。
陈诚在楚,路途遥远;
崔挽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势力,适合成为明桩组织地方武装;
而虞秋的家族已经在赵国身居高位,正力促合纵联魏抗秦。
这算来算去,卧底在末流小国的庆轲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庆轲权衡利害,便将此事应了下来。
因为田氏庆氏都和齐国有关联,为不着痕迹,庆轲改称荆轲。
荆乃楚姓,楚与齐秦都不对眼,更容易让燕太子接受。
田光见得了准信儿,甚是高兴,他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因为怕死而甩锅庆轲,更为了激发庆轲舍身成仁的斗志,竟然自戕以明志。
庆轲强忍悲戚,带了田光的人头,用预先准备的说辞轻松取得太子丹的信任,挑拨太子丹斩了秦国降将樊於期,削弱燕国南向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虽然行动还没有开始,却已经为齐国榨取到了最大利益,如此方不辜负田祭酒的一腔热血。
太子丹使人绘了燕国地图作为诱饵,命庆轲以燕使的身份假意媾和秦王,并派秦舞阳为副使,名为辅助,其实是留了一道自己的眼线。
高渐离送庆轲于易水,见有秦舞阳在侧,便托称友人,高歌送行。暗地里却依计一同潜入了秦国。
庆轲一行到了秦国,因为身边插有耳目,并未先和盖聂联系。
同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燕国使节的身份,而是着手四处调查民情,了解秦人风俗,以拟定有效的刺杀方案。
秦都在泾渭两河流域,一直被水患困扰。
(笔者案:远古的水患远比现在严重,这是自上一个亚冰期以来遗留的气候问题。)
大量的壮丁和资源都用在了水利工程上,影响了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当时司职治水的冯氏家族,掌国之要务,权势自然也随之如日中天。
秦王政封冯氏族长冯夷为河伯,将自泾渭交汇之处到黄河西岸间千里土地尽数封于冯氏,也就是后世三辅的左冯翊之地。
河伯夷可并非一昧做面子工程的俗官,他更看重的是百姓民生。
在筑堤,疏浚河道前,对灾民的救援安置同样上心。
他一个人很难兼顾这数百里河道,于是便把四个儿子冯循,冯修,冯迟,冯黎都送上了一线。
河伯旗到,灾民才有活路。
于是关中百姓都将冯家人敬若神明,也不管什么规矩,把他的四个儿子也一并称做河伯。
当然,私僭爵位乃是重罪,这称呼呢,就被百姓们做了技巧性地修改,只唤作循伯,修伯,迟伯,黎伯。
这天庆轲来到了咸阳近郊,正是河伯最小的儿子黎伯负责的汛区。
恰逢暴雨,河水漫堤,庆轲在天威之下亦是手足无措,只能寻找近处村庄和当地村民统一行动,以渡灾厄。
这处村寨居民都来自同一个部落,他们身材高大,肤色偏白。
头人自称乞伏氏,此时正在组织村人撤离。
这时候又有一伙人赶来帮忙,领头的正是黎伯。
村民见了,都甚是兴奋,奔走高呼,黎伯来了,黎伯来了!
黎伯队伍里还跟来了两个女孩子。
寒暄几句后,众人才知道同来的正是何黎伯的妹妹荑姬,以及她的婢女骊婢。
(笔者案:我们之前讲过,这秦代之前,女子称姓,姓后置。冯氏姬姓,因此女子称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这一闹腾,还有什么烦恼甩不掉呢?
暅之确实不信命,但他看人的眼光也一向很准。
他说祖莹了不起,是说那孩子在传统的道学概念下非常了不起,但他却缺乏推动道学发展的嗅觉和能力。
因此若是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样的人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信都芳则不然,他日后的成就,固然未必可比华阳先生和自己的父亲,但也一定会在时人未知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
安丰王自然是个妙人,他对新旧的观念都不排斥,一定会成为道学发展的推手人物。
只是可惜,只是可惜,历史上有几个王侯能真正躲过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呢?
而庆云,他虽然单纯,涉世不深,但却有三思后行的天性。
无论对于门派之争,华虏之辨,杀父之仇,他虽然免不了被命运卷入一个个涡流,但他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立场,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会亲自去了解去思考。
有这样的处世态度,焉愁不成大事?
月落日升,日升月落,匾额上的金字,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始终是那样静默,安详。
但金匾后的王府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和美好。
瓠采亭和殷色可是闲不住的性子,早想要出去走走,却被府中下人委婉地劝了回来。
暅之趁四下无人,淡淡的警告二女,不要忘了自己嫌犯的身份。
他们仍是囚徒,只是关在了一方更体面的监狱。
但这里既不缺少太子眼线,也不缺少能迅速制服他们的高人,一切友善的外表都需建立在他们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
于是二女便只能在这府中赏花踏青,暅之也若无其事地向信都芳和小王爷讲解手绘的一张张浑象图纸。
而庆云,则捧着先祖手札,津津有味地读个不停。
庆轲在手札中,先略略陈述了一下天下大势,说周王册封诸侯盈百,混战至今,大者仅余七国,相互制衡,渐成均势。
然而嬴秦暴起,逐赵王嘉于代,瞬间打破了势力平衡。
这嬴秦之先出伯益,伯益不过夏后氏一届臣子,见诛于启。
嬴族本无帝王血统,在商周两代都只是潼关之外的小方国,朝廷的封爵只是为了安其心以督御西戎。
嬴秦入关侵凌周土,隐有问鼎之意。
此等劣行乱王侯纲纪,逆华夷尊卑,辱五帝血统,引时人共愤。
庆轲潜伏的卫国,本是在赵魏燕齐四国夹缝间生存的小国。
现在赵国几亡,只余一郡,卫国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前线。
而燕国也借赵失势之机,向南扩张。秦将樊於期孤军过于深入,为赵将李牧所折,降于燕国。
燕封之于督亢,以固河东,为燕国南屏,势力抵临卫齐。
卫国虽然势力羸弱,却是战国时期人才输出大国。
以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会被其他大国挖走,这令当时卫王特别重视忠诚度,用人不举贤而举亲。
庆轲这样的新人,很难打入高层。
恰在此时,檀宫外五姓祭酒之一的田光找上门来,想要交给庆轲一个艰巨的任务。
田光本来在燕国卧底,已是太子丹身边近臣,并且成功挑拨燕太子生起对抗秦王的念头。
燕国历来就是齐国最大的敌人,而秦国是当时天下共同的威胁,燕秦相争是对齐国最有利的局面。
若是有人以燕使的名义刺秦王,无论成败,齐国都是赢家。
只不过田光年老,而刺秦计划准备周期长,他需要另择生力以完成任务。
田光本想推荐来燕国接替他的高渐离。
但是当年他投靠燕太子的时候,借用的是宫斗失势亡命贵族的身份,如果暴露自己在燕国并不安分,养有根基,定遭猜忌。
于是索性推举一个外国的剑客,随口推说是故旧之后,反而不落口实。
当时檀宫新一代的七子中,盖聂本来就在秦国,是要用作暗桩的;
吕非革一向萍踪不定,可以用做活棋支援;
还有不便在燕国过早暴露的高渐离,这三个人已先被田光排除了。
陈诚在楚,路途遥远;
崔挽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势力,适合成为明桩组织地方武装;
而虞秋的家族已经在赵国身居高位,正力促合纵联魏抗秦。
这算来算去,卧底在末流小国的庆轲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庆轲权衡利害,便将此事应了下来。
因为田氏庆氏都和齐国有关联,为不着痕迹,庆轲改称荆轲。
荆乃楚姓,楚与齐秦都不对眼,更容易让燕太子接受。
田光见得了准信儿,甚是高兴,他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因为怕死而甩锅庆轲,更为了激发庆轲舍身成仁的斗志,竟然自戕以明志。
庆轲强忍悲戚,带了田光的人头,用预先准备的说辞轻松取得太子丹的信任,挑拨太子丹斩了秦国降将樊於期,削弱燕国南向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虽然行动还没有开始,却已经为齐国榨取到了最大利益,如此方不辜负田祭酒的一腔热血。
太子丹使人绘了燕国地图作为诱饵,命庆轲以燕使的身份假意媾和秦王,并派秦舞阳为副使,名为辅助,其实是留了一道自己的眼线。
高渐离送庆轲于易水,见有秦舞阳在侧,便托称友人,高歌送行。暗地里却依计一同潜入了秦国。
庆轲一行到了秦国,因为身边插有耳目,并未先和盖聂联系。
同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燕国使节的身份,而是着手四处调查民情,了解秦人风俗,以拟定有效的刺杀方案。
秦都在泾渭两河流域,一直被水患困扰。
(笔者案:远古的水患远比现在严重,这是自上一个亚冰期以来遗留的气候问题。)
大量的壮丁和资源都用在了水利工程上,影响了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当时司职治水的冯氏家族,掌国之要务,权势自然也随之如日中天。
秦王政封冯氏族长冯夷为河伯,将自泾渭交汇之处到黄河西岸间千里土地尽数封于冯氏,也就是后世三辅的左冯翊之地。
河伯夷可并非一昧做面子工程的俗官,他更看重的是百姓民生。
在筑堤,疏浚河道前,对灾民的救援安置同样上心。
他一个人很难兼顾这数百里河道,于是便把四个儿子冯循,冯修,冯迟,冯黎都送上了一线。
河伯旗到,灾民才有活路。
于是关中百姓都将冯家人敬若神明,也不管什么规矩,把他的四个儿子也一并称做河伯。
当然,私僭爵位乃是重罪,这称呼呢,就被百姓们做了技巧性地修改,只唤作循伯,修伯,迟伯,黎伯。
这天庆轲来到了咸阳近郊,正是河伯最小的儿子黎伯负责的汛区。
恰逢暴雨,河水漫堤,庆轲在天威之下亦是手足无措,只能寻找近处村庄和当地村民统一行动,以渡灾厄。
这处村寨居民都来自同一个部落,他们身材高大,肤色偏白。
头人自称乞伏氏,此时正在组织村人撤离。
这时候又有一伙人赶来帮忙,领头的正是黎伯。
村民见了,都甚是兴奋,奔走高呼,黎伯来了,黎伯来了!
黎伯队伍里还跟来了两个女孩子。
寒暄几句后,众人才知道同来的正是何黎伯的妹妹荑姬,以及她的婢女骊婢。
(笔者案:我们之前讲过,这秦代之前,女子称姓,姓后置。冯氏姬姓,因此女子称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