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四夷僧院堪卧虎 三韩故事起柳花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候,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好,但也不能算太坏。
华阳先生确实曾经来过这里,但此时已经入蜀。
不过他和观中的綦毋道长约有要事,半个月之后,应该还会再回嵩山。
元法僧听罢并没有着急,魏王下达的两个任务虽然紧要,但也无需争那十天半月。
现在有了四夷馆的情报,那倒不如先换个方向。
他取出了自李神俊处誊抄的清单,询问众人看法。
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先去除那些和魏国绝对友好的,以及自身实力非常弱小的势力。
于是,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的被否决,最后只剩下高车,柔然,吐谷浑,南齐,四个国家。
刘赢仔细看了看,说道,
“本来柔然的嫌疑最大,可是在四夷馆中来自柔然的只有一名女子,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如,把柔然也去掉?”
瓠采亭闻言可不乐意了,“怎么,看不起女子啊?”
她口中虽然满是怒意,可是手底却做了个划去的手势。
刘赢知道四妹的脾气,忙好言相哄,这甲乙丙丁的选择题就这样去掉了一个备选项。
“南齐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我听说元恂原本的计划是逃亡平城,支持他的势力,多半还在北边。
而且萧衍一行人的目的我们也知晓,他们如果还另报有结交太子的心思,绝对不会在今日才到嵩山,更不会带来那么多人手,摆那么大排场。”
庆云的这段分析,似乎也很在理。
众人耳语了片刻,最终一致认可。
“那个什么浑,就是那个浑,我们拿它开刀!”
殷色可其实对这些事情并没有兴趣,因而不希望这个无趣的会议拖得太长,于是便主动出击,推动大家速做决断。
“不行,吐谷浑不行。”
元法僧此时仿佛已经有了决断,
“他们没有动机勾结太子。
吐谷浑部落包括了三支鲜卑部落,慕容,秃发和段氏。
慕容部落虽然在当地最强,但是秃发氏乃是拓跋旁支,慕容对他们一直十分忌惮。
魏王的眼光长远,认为慕容氏是值得拉拢的势力,
所以魏王力促慕容和段氏联姻,而鼓励秃发氏由羌地迁入山外山的藏地,在那里开辟一片新的疆域。
山外山的闪婆国笃信佛法,并不好战,
但是因为频繁受到来自嚈哒的异教势力威胁,对于同样崇佛尚法且能征善战的秃发部落很是欢迎。
魏王目前的政策,对慕容氏非常有利,以太子的见识恐怕是给不出更佳的方案。
哪怕他可以应允慕容羌入关,慕容羌也会担心秃发羌趁他们内迁的机会占领他们原本的地盘。
所以,他们现在绝对不会做出对魏王不利的举动。”
当时关外诸部,羌,氐,巴这些族群,都是因地域因生活方式区别的。
在吐谷浑鲜卑海地区,定居于高海拔地区的牧羊部落被称为羌人,生活在谷地盆地的农耕部落被称为氐人。
其中差别,对于殷色可这样的天然萌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不免纠结于元法僧的一番说辞。
元法僧也只能大概地解释了一下窦宪击破匈奴后,数十部匈奴均改称鲜卑的历史,以及鲜卑名称的来历。
匈奴也是多部落混成,祖庭昆仑的游牧汉时都称匈奴,
因此以地域划分的羌人,东胡都曾归附入匈奴鲜卑,只是追随的盟主单于各有不同而已。
而农耕定居的巴族氐族,则受到同为农耕文明的华夏族影响更大一些。
殷色可似乎对听故事很感兴趣,还在不断追问。
小龙王可是急了,还有正事等着讲呢,于是急忙搪塞道,
“推古之事,我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远不及饱读诗书的魏王了解得详细。
我听说魏王曾经和五弟论古,不如你去问他。
那个,我们就先找这个大连翮祖亲近亲近,你们看怎样?”
小龙王虽是随口这么一说,殷色可却来了劲,眼见众人对名单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名字均无异议。
殷色可便迫不及待地去缠庆云继续讲故事了。
皆空堂为他们准备的两间禅房本就毗邻,共戴同一屋檐。
殷色可此时毫无睡意,也不顾夜阑人稀,就把庆云拉在回廊栏畔聊天。
庆云这肚皮里哪儿有多少故事?
上次魏王讲的那些概念他还没消化完呢。
再说,魏王只是点了一些名词概念,并没有用故事串起来。
若是同样干巴巴地宣讲,着实也让庆云有些为难。
不过庆云这小子机灵,脑子微微一转,就想起老祖宗留下的庆氏刺秦秘辛版来了。
庆氏第一人称回忆录的版本比《国策》版细致精彩许多啊,
此时娓娓道来,殷色可自然听得入迷。
待讲到庆轲死,冯家灭,荑姬带孕亡命天涯,小妮子已然深深入戏,哭得如同泪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哽咽着催庆云继续讲下去。
还好后来高氏续的部分庆云也已经读完,就继续讲起高渐离引河迟伯,荑姬一路向东来到高氏封地渤海之畔。
冯氏虽为河伯,其实从未见过海,
对他们来说,黄河涛涛,奔流竟东已经是最壮阔的水文大观了。
但是亲眼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迟伯望洋兴叹,感概过去的见识如井蛙一般,竟不知天地间的水体居然可以磅礴如斯,真不知归墟深处又是怎番模样。
高渐离安顿好冯氏一家,将抄本留给了冯迟,便托称有大事未了,重返燕地。
这其后的札记其实出自冯氏撰续,当然,这些细节庆云都已经做了技术性的跳略。
渤海畔当时诸族杂居,并无非常清晰的城邦疆域概念。
在此庐居的农耕之民,主要是箕子国民和高氏子孙。
而扶余,肃慎,秽貊以及舶来的吴越人,都是自成部落散居山海大荒,或游牧,或渔猎,或穴居。
这些部落艰难糊口,自然也时常因为困窘来农耕村落讨些“生活”。
这一日高氏的村落又遭到扶余王的袭击,荑姬,冯迟都被掳走。
扶余王见荑姬怀有身孕,且与冯迟均通文字,便没有为难他们,
反而留他们在部落中教授中原文字,农耕灌溉和蓄养牲畜的技术。
原来这扶余部落,和吴人同祖同源,都是出自上古有虞氏,帝舜之后。
夫余吴餘这几个姓氏在古代象形文字里是互通的,字源出自箭矢的图腾。
(笔者按:有关泰伯传说,后文会有解密,稍安勿躁。)
北扶余部落当时还没有脱离部落族群的生活习惯,但是他们也接触过许多居住在箕子国南方三韩地的吴越舶来人,知道迁徙南方的古扶余部落已经接受了农耕文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时的扶余金蛙王一直有心改变自己的部族。
他们也掳掠过许多燕人和箕子国人,可那是即便在中原,普通百姓的总体的识字率也不高,那些被掳来的荒域平民自然没有受过多少教化,一旦离了田产,反而被部落同化,只能沦为奴隶。
这时见到荑姬和冯迟,金蛙王这才是真的拣到了宝贝,焉能不委以重任?
对于金蛙王的善意,冯氏兄妹自然也懂得感恩。
水利,农耕对于冯迟本就是驾轻就熟,老冯家就是干这个的嘛。
荑姬也尽自己所能,挺着孕肚,向族人教授中原文字。
讲到自己名字里的“荑”字,扶余人大多无法理解。
因为此地不产杨柳,他们无法了解柳花柔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但是他们看得到眼前活生生的荑姬,既然这样容色可人的女子用它来做自己的名字,那柳花必然是极美的。
如此这般,柳花夫人的雅号,就这样传开了。
没过多久,柳花夫人在扶余部落里顺利诞下男婴,取名朱蒙。
朱,古云松柏(《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候,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好,但也不能算太坏。
华阳先生确实曾经来过这里,但此时已经入蜀。
不过他和观中的綦毋道长约有要事,半个月之后,应该还会再回嵩山。
元法僧听罢并没有着急,魏王下达的两个任务虽然紧要,但也无需争那十天半月。
现在有了四夷馆的情报,那倒不如先换个方向。
他取出了自李神俊处誊抄的清单,询问众人看法。
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先去除那些和魏国绝对友好的,以及自身实力非常弱小的势力。
于是,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的被否决,最后只剩下高车,柔然,吐谷浑,南齐,四个国家。
刘赢仔细看了看,说道,
“本来柔然的嫌疑最大,可是在四夷馆中来自柔然的只有一名女子,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如,把柔然也去掉?”
瓠采亭闻言可不乐意了,“怎么,看不起女子啊?”
她口中虽然满是怒意,可是手底却做了个划去的手势。
刘赢知道四妹的脾气,忙好言相哄,这甲乙丙丁的选择题就这样去掉了一个备选项。
“南齐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我听说元恂原本的计划是逃亡平城,支持他的势力,多半还在北边。
而且萧衍一行人的目的我们也知晓,他们如果还另报有结交太子的心思,绝对不会在今日才到嵩山,更不会带来那么多人手,摆那么大排场。”
庆云的这段分析,似乎也很在理。
众人耳语了片刻,最终一致认可。
“那个什么浑,就是那个浑,我们拿它开刀!”
殷色可其实对这些事情并没有兴趣,因而不希望这个无趣的会议拖得太长,于是便主动出击,推动大家速做决断。
“不行,吐谷浑不行。”
元法僧此时仿佛已经有了决断,
“他们没有动机勾结太子。
吐谷浑部落包括了三支鲜卑部落,慕容,秃发和段氏。
慕容部落虽然在当地最强,但是秃发氏乃是拓跋旁支,慕容对他们一直十分忌惮。
魏王的眼光长远,认为慕容氏是值得拉拢的势力,
所以魏王力促慕容和段氏联姻,而鼓励秃发氏由羌地迁入山外山的藏地,在那里开辟一片新的疆域。
山外山的闪婆国笃信佛法,并不好战,
但是因为频繁受到来自嚈哒的异教势力威胁,对于同样崇佛尚法且能征善战的秃发部落很是欢迎。
魏王目前的政策,对慕容氏非常有利,以太子的见识恐怕是给不出更佳的方案。
哪怕他可以应允慕容羌入关,慕容羌也会担心秃发羌趁他们内迁的机会占领他们原本的地盘。
所以,他们现在绝对不会做出对魏王不利的举动。”
当时关外诸部,羌,氐,巴这些族群,都是因地域因生活方式区别的。
在吐谷浑鲜卑海地区,定居于高海拔地区的牧羊部落被称为羌人,生活在谷地盆地的农耕部落被称为氐人。
其中差别,对于殷色可这样的天然萌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不免纠结于元法僧的一番说辞。
元法僧也只能大概地解释了一下窦宪击破匈奴后,数十部匈奴均改称鲜卑的历史,以及鲜卑名称的来历。
匈奴也是多部落混成,祖庭昆仑的游牧汉时都称匈奴,
因此以地域划分的羌人,东胡都曾归附入匈奴鲜卑,只是追随的盟主单于各有不同而已。
而农耕定居的巴族氐族,则受到同为农耕文明的华夏族影响更大一些。
殷色可似乎对听故事很感兴趣,还在不断追问。
小龙王可是急了,还有正事等着讲呢,于是急忙搪塞道,
“推古之事,我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远不及饱读诗书的魏王了解得详细。
我听说魏王曾经和五弟论古,不如你去问他。
那个,我们就先找这个大连翮祖亲近亲近,你们看怎样?”
小龙王虽是随口这么一说,殷色可却来了劲,眼见众人对名单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名字均无异议。
殷色可便迫不及待地去缠庆云继续讲故事了。
皆空堂为他们准备的两间禅房本就毗邻,共戴同一屋檐。
殷色可此时毫无睡意,也不顾夜阑人稀,就把庆云拉在回廊栏畔聊天。
庆云这肚皮里哪儿有多少故事?
上次魏王讲的那些概念他还没消化完呢。
再说,魏王只是点了一些名词概念,并没有用故事串起来。
若是同样干巴巴地宣讲,着实也让庆云有些为难。
不过庆云这小子机灵,脑子微微一转,就想起老祖宗留下的庆氏刺秦秘辛版来了。
庆氏第一人称回忆录的版本比《国策》版细致精彩许多啊,
此时娓娓道来,殷色可自然听得入迷。
待讲到庆轲死,冯家灭,荑姬带孕亡命天涯,小妮子已然深深入戏,哭得如同泪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哽咽着催庆云继续讲下去。
还好后来高氏续的部分庆云也已经读完,就继续讲起高渐离引河迟伯,荑姬一路向东来到高氏封地渤海之畔。
冯氏虽为河伯,其实从未见过海,
对他们来说,黄河涛涛,奔流竟东已经是最壮阔的水文大观了。
但是亲眼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迟伯望洋兴叹,感概过去的见识如井蛙一般,竟不知天地间的水体居然可以磅礴如斯,真不知归墟深处又是怎番模样。
高渐离安顿好冯氏一家,将抄本留给了冯迟,便托称有大事未了,重返燕地。
这其后的札记其实出自冯氏撰续,当然,这些细节庆云都已经做了技术性的跳略。
渤海畔当时诸族杂居,并无非常清晰的城邦疆域概念。
在此庐居的农耕之民,主要是箕子国民和高氏子孙。
而扶余,肃慎,秽貊以及舶来的吴越人,都是自成部落散居山海大荒,或游牧,或渔猎,或穴居。
这些部落艰难糊口,自然也时常因为困窘来农耕村落讨些“生活”。
这一日高氏的村落又遭到扶余王的袭击,荑姬,冯迟都被掳走。
扶余王见荑姬怀有身孕,且与冯迟均通文字,便没有为难他们,
反而留他们在部落中教授中原文字,农耕灌溉和蓄养牲畜的技术。
原来这扶余部落,和吴人同祖同源,都是出自上古有虞氏,帝舜之后。
夫余吴餘这几个姓氏在古代象形文字里是互通的,字源出自箭矢的图腾。
(笔者按:有关泰伯传说,后文会有解密,稍安勿躁。)
北扶余部落当时还没有脱离部落族群的生活习惯,但是他们也接触过许多居住在箕子国南方三韩地的吴越舶来人,知道迁徙南方的古扶余部落已经接受了农耕文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时的扶余金蛙王一直有心改变自己的部族。
他们也掳掠过许多燕人和箕子国人,可那是即便在中原,普通百姓的总体的识字率也不高,那些被掳来的荒域平民自然没有受过多少教化,一旦离了田产,反而被部落同化,只能沦为奴隶。
这时见到荑姬和冯迟,金蛙王这才是真的拣到了宝贝,焉能不委以重任?
对于金蛙王的善意,冯氏兄妹自然也懂得感恩。
水利,农耕对于冯迟本就是驾轻就熟,老冯家就是干这个的嘛。
荑姬也尽自己所能,挺着孕肚,向族人教授中原文字。
讲到自己名字里的“荑”字,扶余人大多无法理解。
因为此地不产杨柳,他们无法了解柳花柔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但是他们看得到眼前活生生的荑姬,既然这样容色可人的女子用它来做自己的名字,那柳花必然是极美的。
如此这般,柳花夫人的雅号,就这样传开了。
没过多久,柳花夫人在扶余部落里顺利诞下男婴,取名朱蒙。
朱,古云松柏(《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