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走一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把火烧了个干净,只剩得些许烟灰。
而罗立却是慢悠悠回得自己案几边上,翻出朝中最新一期的邸报,一面看,一面想着事。
一份万姓书而已,建平旁的也许不行,可江南文翰之地,文人学子并不罕见,只要他开口,莫说一份万姓书,下头人十份八份,乃至百份都能造得出来。当真遇得要用的那一日,再写便是。
这一回以小博大,所得实在出乎他的预料,这郭家父子二人不同心的事情,当要同杨知州说一说才是。
看着郭安南如此行事,他倒是诸多感慨,一下衙,立时就回了府上,把两个已经开始受启蒙的儿子叫得过来,考问了一番,又说了许多道理,见得两人并无什么长歪的迹象,复才松了一口气。
***
小公厅中,沈念禾正翻看各处递上来的文书。
此时荆山下的各项工程已经同步铺开,光是堤坝都分了十三个开凿处,当中又各自分了十个到二十个小队各自负责不同任务,而圩田更是分为三十九处,民伕各自散落。
摊子越大,管起来就越难。
民伕从何处抽调,抽调之后在哪里点数,点完数之后如何分派,做完此处,转向彼处又当如何转,转向哪里,每一处地方今日当有多少人,明日当有多少人,譬如此时要上梁,当要上梁工,明日上梁工完工,当要转往另一处,那一处是哪一处,谁人去通知,谁人去接应,甚至晚间住在哪里,吃食怎么送去,几时上工,几时下工,如何轮班,千头万绪,全都不易分派。
沈念禾要做的,就是先照着此时的进度拟出十天内的安排,譬如今日堤坝甲乙丙丁处各自当有多少人,小工多少、大工多少、匠人多少、上梁工多少,从哪里抽调最省时省力,做完之后,又转去哪里。
方案拟好之后,交由张属核对,裴继安审核,再转判官复看,最后去往郭保吉处拍板。
可除此之外,因各处进度不一,不可能完全按着原来的计划进行,是以每日都要按照下边送来的最新进程,由小公厅中人进行汇总,再给她做调整,最后再一次送去裴继安处重新安排。
“调整”二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何让民伕最小幅度地在各处工地当中轮转,又如何安排各处进度,使得人力、粮谷乃至住所能够做好匹配。
如若甲处当要二十名瓦匠,可当地配备的住处同粮谷只够十人,那要如何居中协调,或增配置,或将其余暂时不影响工期的匠人、民伕调往它地,这个“它地”,又要距离较近,又要能负担住处同粮谷,还要当真能消化多出的人丁。
这个差事,不但要对整体状况同进度十分了解,还要长于计算、调度、平衡,本是张属先拟,后头每每要熬到半夜,还不尽如人意,便转到了沈念禾头上。
她心算极快,又是从小衙署转过来的,况且当日裴继安拟定圩田、堤坝方案时就全程参与,做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只将文书扫了一眼,心中默算,不多时,就察觉出不对来。
其余地方虽有延误,却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唯有那建平县送来的文书,上头散散碎碎列了许多东西,仔细一看,与当日派下的相差极多。
她仔细又誊算一遍,愈加发觉问题不小,因少了建平县中本该提供的住所与粮谷,本该明日就转去的民伕便无处住宿,也再无食水可用,而缺了这一环,其余地方的轮转也要随之暂缓,便似三个人同时用笔画一条线,如果照着既定的方向同速度去走,最后就能画出一个圆形,可要是有哪一个人停在当地,就不能再复成形。
这事情颇为严重,沈念禾连忙去寻了裴继安,把文书、术算摆了出来,前后一说,最后道:“是不是要遣人去催一催建平县?”
建平县一直以来对圩田堤坝事都诸多推诿,可郭安南已是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把火烧了个干净,只剩得些许烟灰。
而罗立却是慢悠悠回得自己案几边上,翻出朝中最新一期的邸报,一面看,一面想着事。
一份万姓书而已,建平旁的也许不行,可江南文翰之地,文人学子并不罕见,只要他开口,莫说一份万姓书,下头人十份八份,乃至百份都能造得出来。当真遇得要用的那一日,再写便是。
这一回以小博大,所得实在出乎他的预料,这郭家父子二人不同心的事情,当要同杨知州说一说才是。
看着郭安南如此行事,他倒是诸多感慨,一下衙,立时就回了府上,把两个已经开始受启蒙的儿子叫得过来,考问了一番,又说了许多道理,见得两人并无什么长歪的迹象,复才松了一口气。
***
小公厅中,沈念禾正翻看各处递上来的文书。
此时荆山下的各项工程已经同步铺开,光是堤坝都分了十三个开凿处,当中又各自分了十个到二十个小队各自负责不同任务,而圩田更是分为三十九处,民伕各自散落。
摊子越大,管起来就越难。
民伕从何处抽调,抽调之后在哪里点数,点完数之后如何分派,做完此处,转向彼处又当如何转,转向哪里,每一处地方今日当有多少人,明日当有多少人,譬如此时要上梁,当要上梁工,明日上梁工完工,当要转往另一处,那一处是哪一处,谁人去通知,谁人去接应,甚至晚间住在哪里,吃食怎么送去,几时上工,几时下工,如何轮班,千头万绪,全都不易分派。
沈念禾要做的,就是先照着此时的进度拟出十天内的安排,譬如今日堤坝甲乙丙丁处各自当有多少人,小工多少、大工多少、匠人多少、上梁工多少,从哪里抽调最省时省力,做完之后,又转去哪里。
方案拟好之后,交由张属核对,裴继安审核,再转判官复看,最后去往郭保吉处拍板。
可除此之外,因各处进度不一,不可能完全按着原来的计划进行,是以每日都要按照下边送来的最新进程,由小公厅中人进行汇总,再给她做调整,最后再一次送去裴继安处重新安排。
“调整”二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何让民伕最小幅度地在各处工地当中轮转,又如何安排各处进度,使得人力、粮谷乃至住所能够做好匹配。
如若甲处当要二十名瓦匠,可当地配备的住处同粮谷只够十人,那要如何居中协调,或增配置,或将其余暂时不影响工期的匠人、民伕调往它地,这个“它地”,又要距离较近,又要能负担住处同粮谷,还要当真能消化多出的人丁。
这个差事,不但要对整体状况同进度十分了解,还要长于计算、调度、平衡,本是张属先拟,后头每每要熬到半夜,还不尽如人意,便转到了沈念禾头上。
她心算极快,又是从小衙署转过来的,况且当日裴继安拟定圩田、堤坝方案时就全程参与,做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只将文书扫了一眼,心中默算,不多时,就察觉出不对来。
其余地方虽有延误,却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唯有那建平县送来的文书,上头散散碎碎列了许多东西,仔细一看,与当日派下的相差极多。
她仔细又誊算一遍,愈加发觉问题不小,因少了建平县中本该提供的住所与粮谷,本该明日就转去的民伕便无处住宿,也再无食水可用,而缺了这一环,其余地方的轮转也要随之暂缓,便似三个人同时用笔画一条线,如果照着既定的方向同速度去走,最后就能画出一个圆形,可要是有哪一个人停在当地,就不能再复成形。
这事情颇为严重,沈念禾连忙去寻了裴继安,把文书、术算摆了出来,前后一说,最后道:“是不是要遣人去催一催建平县?”
建平县一直以来对圩田堤坝事都诸多推诿,可郭安南已是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