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音乐系导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1018.大数据电影项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乱弹琴吗?还有,大数据能懂电影风格?”

  时代光影的当家导演,曹蒙也表示:“我挺不能理解的,如果是一部电影分成好几个故事的话,那么每个故事一个导演,还不算什么,可说一个故事,六个导演来拍,最后听谁的?大数据?大数据能分析观众的喜好,习惯,可说能分析内容吗?能知道什么是风格吗?”

  而同样的,万盛环宇也站出来发声,万盛环宇执行总裁表示:“大数据就是汽车的后视镜,照得是过去的路况,我们开车要抵达未来,靠的是油门和我们的眼睛。我们开到无人地带怎么办?还有大数据吗?大数据很快被淘汰了。”

  然后,华新这边,倒是没有人吭声,毕竟,华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数据的受益者,所以,闷声发大财就行了。



  不过,文艺导演却是一个个都跳脚了。

  相比起商业电影导演来说,他们的电影,还能够享受到大数据宣发的便利,可是文艺电影却很难享受到这方面的红利。

  其实不是说大数据在这方面不能给文艺电影做宣发,但是文艺电影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个人的。

  他们一直都信奉艺术是少数派,文艺电影自然也是少数派。

  而现在阿狸传媒和未来星传媒搞这么一套,岂不是在亵渎电影?

  “电影虽然是因为商业而出现,但是创作却是艺术创作,大数据本身是机械性的,是没有感情的,而电影创作,艺术创作,都是需要投入感情的,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某位文艺电影导演这样说。

  当然,也有人反驳这些人的观点,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更相信,这些导演之所以反对,之所以看衰大数据战略。

  无非是因为利益受到了损害。

  大数据战略一旦成功,那么受到损害最大的,无疑是导演,名气越大的导演,受到的利益损害就越大。

  如果大数据真的成功了,那么岂不是可以说,今后大家比的就是明星阵容了,其他的,导演什么的,还有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