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宁毅苏檀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三章 灾变(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天上的云层绵绵软软的,像是细碎的鱼鳞,下午的阳光自天际的云层中渲染开来时,鸟群飞过了湖面上的天空。西湖水波安静,小瀛洲坐落其中,这是水中最为美丽的园林,环绕堤岸树木葱郁苍翠,有凉亭曲桥坐落其中,四周堤岸人群汇聚间,水里的莲荷正开得茂盛,朵朵粉红。
  小瀛洲的最中央的是一座保宁寺,也有些人趁了还有些时间,入内敬香礼佛。
  这等格局,在后世倒是已经看不到了。
  一艘艘的画舫楼船眼下正如月牙般的环抱在小瀛洲一侧,最中央的那艘大船上人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按照前几次的程序,申时左右,大家到船上开始入席,随后由知府大人说说话,几位老人也说说话,接着大家议论交流,夕阳之中,由福庆楼的厨子奉上精美餐点,吃吃喝喝吟诗作赋,晚上则赏夜景,放花灯水灯,基本也就是一个这样的流程。
  这时距离大伙儿上船的时间还有些许空闲,实际上,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而到大家正式就位,知府等人出来,通常都要到申时两刻也就是下午四点钟以后。在这之前,例如如今的杭州知府陆推之、大儒钱希文、穆伯长、汤修玄等人,基本上也会互相拜会或是私下里见上一些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利益来往,是深是浅,便不足为外人道了。
  杭州城中始于武朝景翰三年大旱时的这场立秋诗会,一度决定了许多明面暗面上的事情。当然,对于今年才到杭州,例如宁毅夫妇之类的人来说,就算有再高的天分,自然也难知其中内容,在这之后,他们也没什么机会了解其中的内容到底为何了。
  在景翰九年的这场诗会,并没有开到最后。
  此后在这场诗会时间里陡然发生的那件事情,以令人猝不及防的态势地震动了整个东南大地,也令得许多的事情都没能到达最后。当然,在眼下的这个时间里,所有人还是一如往常地做着他们的事情,期待着接下来理所应当的事件进行。堤岸的树荫间,抚琴的女子滚指弹拨,轻柔低唱,让风声将她的歌喉在这片州子上传开。
  钱家船上,钱希文方才见过了常家的子侄,此刻向管家说了一些话,也微微带了一两句有关宁毅夫妇的询问,他给了宁毅帖子,先前倒也旁敲侧击地跟楼近临询问了两句有关苏家小姐和宁毅的事情。若宁毅此时来拜访他,他是要见的,但宁毅夫妇据说是已经到了,却并没有直接登船求见,倒是让他心中有几分玩味,当下只是笑笑,让钱愈出去叫另外一些人进来坐坐。
  其实他好的是学问,平日里到处讲学,家族利益之上,求的是中庸的大道大势,旁人若是迫切了,他固然能理解,心中却未必喜欢。
  另一方面,从钱家这边出去,常氏如今的家主开始过去拜访穆伯长、汤修玄等人,路上倒是被许多人打招呼、寒暄,他也就一一应酬,倒是令得周围一圈都成了众人的中心点,几乎堵塞了堤岸上的堰道。
  杭州几个真正的大家族,家主皆是学问精深之人,毕竟此时乃是文人的天下,若不能诗文传家,也就成不了真正的气候。今年年初常家的常余安过世,但由于底子打得好,这时的常家在杭州倒并没有衰落,反倒由于此时的家主乃是常余安的儿子,一干老人都得以子侄待之,这次的诗会,只要是认识的,长辈们都免不了要对他嘘寒问暖,若是平辈晚辈,也都得回忆一番常公的功绩,唏嘘不已,待会的宴会上,知府大人口中,必然也免不了这样的主题,只要把握得好,常家倒是会成为这场宴会的主角。
  这边各种寒暄,放在文人眼中,大抵都是些趋炎附势之徒,那边树荫之下,凉风之中,也早有衣冠翩然的书生学子摇摆着折扇,一面听着几位姑娘的琴曲,一面对着周围开始应景赋诗了,偶有佳作,便在周围传扬开来。
  停泊在众多的船舫间,楼家的画舫之上,楼近临送走了一位拜访的老者,满脸都是笑容,心中则在思考着方才的一些事情。刚才在湖上,钱家的船主动地靠了过来,钱希文亲切地邀他过去叙话,这事情令得他现在的心情也在疑惑着。
  钱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