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绿酒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处就收下,以她此生绝不入宫门王府半步的志向,恐怕以后想吃到俞梁进贡来的枇杷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此时香甜水灵的果子就摆在自己面前,她哪里还用纠结?
当然是放开了吃啊!反正不吃白不吃。自己吃还不算,还得分给大家吃。
“听雨,给我更衣,咱们到松菊堂去给祖母请安去。”沈念心接过小鱼递上来的沾了水的巾子净了手,又吩咐道,“把这两碟儿桑葚收一收,一道带过去。”
那枇杷乃是南边儿俞梁国的贡礼,出现在安国公府里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传出去也容易招人话柄,自然不方便送去孝敬老太君。
倒是那碟儿桑葚,虽然现在时节有些偏早,但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送去给老太君提前尝尝鲜也是好的。
松菊堂里,只要是有沈念心在的时候,老太君一般都是笑意盈盈的,每每她又送些逗趣的小玩意儿给老太君解闷的时候,老太君总是会摸摸她的头,或者拍拍她的手,赞一声“囡囡最懂事儿”。
老太君身边伺候的,都是安国公府里的老人儿了。眼看着大姑娘在老太君的教养下一天天长大,自然知晓老太君心里头最疼爱的孩子便是这个早早成了遗孤的大姑娘。前些日子跟曲家闹得红了脸退了亲,她们也都看着老太君愁得好几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如今大姑娘性情大改,性子和善又懂事孝顺,她们这些在老太君身边儿伺候的,都暗暗替老太君高兴呢。
后来老太君又留沈念心这个“嘴馋的”在松菊堂用了顿午饭,又塞给她两块鸽子蛋大的红宝石才放她走人。
不用想,又是庄靖懿皇后当年赏给沈家的东西。沈念心自嘲着笑了笑,心想照着现在这个节奏,用不了多长时间她就能把老太君的私库给搬空咯!
要说这两颗红宝石也是有来历的。桓成帝那渣男还是太子的时候,政事上并不突显,反倒是以文采见长,所以经常与世家公子们一道,不以身份品级而论,单是以文会友,结交天下英才。
长年累月下来,便约定俗成地有了个固定的形式,名曰“绿酒宴”。
这名字的起源则在于,桓成帝初次结识陶博山那场席宴上,所供之酒乃是当年的沈安卿亲手所酿之提子酒。
陶博山乃是桓成帝登基后最为倚重的机要大臣之一,早年与还未登基的桓成帝相识于微末,性情相投惺惺相惜。陶博山年轻时虽是寒门之子,见识谈吐却皆不俗。谈及百姓民安之道,更是与桓成帝的“安民才能兴邦”的想法不谋而合。
向来在政事上唯唯诺诺甚少出头的桓成帝忽得良朋,十分高兴,当下连饮三杯,又以“绿酒”为名,把这样以文会友的席宴一年又一年地流传下来。
当夜东宫之中,烛火燃了彻夜。桓成帝连夜拟了一封奏疏,奏请为黄河流域的百姓加固堤坝,以防止年年肆虐的洪水再坑害得百姓民不聊生。
而皇上也非常满意于他的奏疏,不仅特批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处就收下,以她此生绝不入宫门王府半步的志向,恐怕以后想吃到俞梁进贡来的枇杷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此时香甜水灵的果子就摆在自己面前,她哪里还用纠结?
当然是放开了吃啊!反正不吃白不吃。自己吃还不算,还得分给大家吃。
“听雨,给我更衣,咱们到松菊堂去给祖母请安去。”沈念心接过小鱼递上来的沾了水的巾子净了手,又吩咐道,“把这两碟儿桑葚收一收,一道带过去。”
那枇杷乃是南边儿俞梁国的贡礼,出现在安国公府里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传出去也容易招人话柄,自然不方便送去孝敬老太君。
倒是那碟儿桑葚,虽然现在时节有些偏早,但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送去给老太君提前尝尝鲜也是好的。
松菊堂里,只要是有沈念心在的时候,老太君一般都是笑意盈盈的,每每她又送些逗趣的小玩意儿给老太君解闷的时候,老太君总是会摸摸她的头,或者拍拍她的手,赞一声“囡囡最懂事儿”。
老太君身边伺候的,都是安国公府里的老人儿了。眼看着大姑娘在老太君的教养下一天天长大,自然知晓老太君心里头最疼爱的孩子便是这个早早成了遗孤的大姑娘。前些日子跟曲家闹得红了脸退了亲,她们也都看着老太君愁得好几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如今大姑娘性情大改,性子和善又懂事孝顺,她们这些在老太君身边儿伺候的,都暗暗替老太君高兴呢。
后来老太君又留沈念心这个“嘴馋的”在松菊堂用了顿午饭,又塞给她两块鸽子蛋大的红宝石才放她走人。
不用想,又是庄靖懿皇后当年赏给沈家的东西。沈念心自嘲着笑了笑,心想照着现在这个节奏,用不了多长时间她就能把老太君的私库给搬空咯!
要说这两颗红宝石也是有来历的。桓成帝那渣男还是太子的时候,政事上并不突显,反倒是以文采见长,所以经常与世家公子们一道,不以身份品级而论,单是以文会友,结交天下英才。
长年累月下来,便约定俗成地有了个固定的形式,名曰“绿酒宴”。
这名字的起源则在于,桓成帝初次结识陶博山那场席宴上,所供之酒乃是当年的沈安卿亲手所酿之提子酒。
陶博山乃是桓成帝登基后最为倚重的机要大臣之一,早年与还未登基的桓成帝相识于微末,性情相投惺惺相惜。陶博山年轻时虽是寒门之子,见识谈吐却皆不俗。谈及百姓民安之道,更是与桓成帝的“安民才能兴邦”的想法不谋而合。
向来在政事上唯唯诺诺甚少出头的桓成帝忽得良朋,十分高兴,当下连饮三杯,又以“绿酒”为名,把这样以文会友的席宴一年又一年地流传下来。
当夜东宫之中,烛火燃了彻夜。桓成帝连夜拟了一封奏疏,奏请为黄河流域的百姓加固堤坝,以防止年年肆虐的洪水再坑害得百姓民不聊生。
而皇上也非常满意于他的奏疏,不仅特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