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奈何桥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一座桥,就是奈何桥。”老婆婆还是很平淡。
“那我来这里干什么?”顾耽有点奇怪。
“你不记得了吧,来喝一口我做的汤,你就知道了。”
此时顾耽才感觉到自己又饿又困,身心疲惫。“谢谢你老婆婆,能告诉我你贵姓吗,将来有机会我好报答你。”
“我姓孟。”老婆婆刚说完,远处传来了岩石轰鸣声,三短两长。
顾耽忽然间有一点明白,危险!自己已经来到生死边缘。姓孟的老婆婆煮的汤,那就是“孟婆汤”。绝对不能喝“孟婆汤”。
中国古代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
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人们在奈何桥上匆匆走过……
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
口渴的人心急的喝了,于是……
那个前世埋他们的人,在他们头脑中渐渐模糊了。
妄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今生的爱人,也不可能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当你携起他的手时,就是前世残存的记忆在提醒你了。
前世埋你的人,就是在你身边相濡以沫的爱人。
从奈何桥上走过……
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
不,我不喝。
我宁愿在忘川河边忍受水淹火炙的折磨,我也一定要记得:
前世,是谁埋的我。
一个人这一生总会碰到的三个人:
你爱的人,原来是前世从你身边默默走过的人;
爱你的人,原来是前世帮你盖衣的人;
相伴的人,原来是前世埋了你的人……
然而,前世,究竟,是谁埋了我?
……
“老婆婆,你身后是不是有个望乡台?”顾耽问。
“有啊。”
“你能告诉我三生石在什么地方吗?”顾耽又问。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顾耽想看看他的前世今生,看看今生谁才是他的最爱!
“好啊,你喝完婆婆给你煮的汤,休息好了我就告诉你。”
顾耽又向孟婆身边走了一步,扭头一看,那些大大小小的蜘蛛怪,漂浮在桥下的水面。
《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一座桥,就是奈何桥。”老婆婆还是很平淡。
“那我来这里干什么?”顾耽有点奇怪。
“你不记得了吧,来喝一口我做的汤,你就知道了。”
此时顾耽才感觉到自己又饿又困,身心疲惫。“谢谢你老婆婆,能告诉我你贵姓吗,将来有机会我好报答你。”
“我姓孟。”老婆婆刚说完,远处传来了岩石轰鸣声,三短两长。
顾耽忽然间有一点明白,危险!自己已经来到生死边缘。姓孟的老婆婆煮的汤,那就是“孟婆汤”。绝对不能喝“孟婆汤”。
中国古代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
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人们在奈何桥上匆匆走过……
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
口渴的人心急的喝了,于是……
那个前世埋他们的人,在他们头脑中渐渐模糊了。
妄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今生的爱人,也不可能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当你携起他的手时,就是前世残存的记忆在提醒你了。
前世埋你的人,就是在你身边相濡以沫的爱人。
从奈何桥上走过……
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
不,我不喝。
我宁愿在忘川河边忍受水淹火炙的折磨,我也一定要记得:
前世,是谁埋的我。
一个人这一生总会碰到的三个人:
你爱的人,原来是前世从你身边默默走过的人;
爱你的人,原来是前世帮你盖衣的人;
相伴的人,原来是前世埋了你的人……
然而,前世,究竟,是谁埋了我?
……
“老婆婆,你身后是不是有个望乡台?”顾耽问。
“有啊。”
“你能告诉我三生石在什么地方吗?”顾耽又问。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顾耽想看看他的前世今生,看看今生谁才是他的最爱!
“好啊,你喝完婆婆给你煮的汤,休息好了我就告诉你。”
顾耽又向孟婆身边走了一步,扭头一看,那些大大小小的蜘蛛怪,漂浮在桥下的水面。
《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