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历旧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但对春秋时期之历表却感到无力完成,以致发出“秦以前历法无考”的感叹!这就说明了此时的历法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哎,大司徒有所不知,如今的鲁历还真就是正自不拘、闰余乖次的历法,多少前辈穷极一生也未能想出解决之道。”梓慎叹息道。
“怎么说。”季意如询问道。
梓慎注视季意如好一番,眼见他态度恳切坚定,便才又说道;“大司徒真有心于此,我便简要说说吧。中国之历乃是先辈结合太阴太阳运动规律所得,一个朔望月约是二十九日半,十二个朔望月便约是三百五十四日,而太阳绕黄道一周约是三百六十五日,二者相差约十一日。”
季意如点点头接过话到:“于是便有了闰月之说。”
“不错,但问题便在此处,大概是观测之误又或是尚存未知的变数,鲁历总在超闰与失闰之间大起大落,使得历时与天时总是难以相合。”
季意如却是不明白为什么不选择一种天体观察,非得是两者共用。“那何不只取太阴或太阳一者观测,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容易些么?”
梓慎闻言摇头道:“大司徒是想只以太阳为据吧。”
“这有何不妥么?”季意如却是不明白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办法么。
梓慎抚须道:“此处有两难,其一是观测太阳远比太阴困难,恐怕失误更大。其二,若单以太阳为据,又该如何划分月份,历法之月岂非迥异于天文之月。至尊莫过于天,与天象有违乃谓之失天,岂可违天象而制历法。”
季意如听闻其二便自觉知晓了梓慎之意,心想:恐怕问题根本不在于技术局限,毕竟观测太阳不是一天两天了,古人通过数百年的观测已经掌握了大量天文资料。问题的根本是思想,这个时代的人多数将天看作至高的神明,人们畏惧天威,畏惧天有异变,以至于将问题百出,计算繁复的阴阳历继承并不断发展下去,困扰历代天文历法学家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历法特色。
这样想来,季意如深感失望,叹息道:“我曾经听说这样一句话‘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就不害怕洪水;蓄积湖水,整修水利就不担心干旱。事在人为,祸患是从前就早早埋下的与,与天意何干。眼下鲁历错漏频出,已然大害于农,若不废止,遗祸千年!”
季意如也不顾眼前一师一徒惊骇失色,起身拱手道:“下大夫的话我不敢苟同。请恕我无礼,这便要离去了。”
梓慎闻言,闭上眼睛也不起身,淡淡道:“大司徒请便。”
就这样两人各自气愤失望,不欢而散。
季意如拂袖而去,而梓慎也闷哼一声,顾自往后庭而去。方才侍立于侧的学生见夫子离去这才赶紧跟出去,不想季意如已经乘车而去。
望着华贵的车驾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转角,栾平才叹道:“大司徒实乃非常人也。”
栾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但对春秋时期之历表却感到无力完成,以致发出“秦以前历法无考”的感叹!这就说明了此时的历法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哎,大司徒有所不知,如今的鲁历还真就是正自不拘、闰余乖次的历法,多少前辈穷极一生也未能想出解决之道。”梓慎叹息道。
“怎么说。”季意如询问道。
梓慎注视季意如好一番,眼见他态度恳切坚定,便才又说道;“大司徒真有心于此,我便简要说说吧。中国之历乃是先辈结合太阴太阳运动规律所得,一个朔望月约是二十九日半,十二个朔望月便约是三百五十四日,而太阳绕黄道一周约是三百六十五日,二者相差约十一日。”
季意如点点头接过话到:“于是便有了闰月之说。”
“不错,但问题便在此处,大概是观测之误又或是尚存未知的变数,鲁历总在超闰与失闰之间大起大落,使得历时与天时总是难以相合。”
季意如却是不明白为什么不选择一种天体观察,非得是两者共用。“那何不只取太阴或太阳一者观测,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容易些么?”
梓慎闻言摇头道:“大司徒是想只以太阳为据吧。”
“这有何不妥么?”季意如却是不明白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办法么。
梓慎抚须道:“此处有两难,其一是观测太阳远比太阴困难,恐怕失误更大。其二,若单以太阳为据,又该如何划分月份,历法之月岂非迥异于天文之月。至尊莫过于天,与天象有违乃谓之失天,岂可违天象而制历法。”
季意如听闻其二便自觉知晓了梓慎之意,心想:恐怕问题根本不在于技术局限,毕竟观测太阳不是一天两天了,古人通过数百年的观测已经掌握了大量天文资料。问题的根本是思想,这个时代的人多数将天看作至高的神明,人们畏惧天威,畏惧天有异变,以至于将问题百出,计算繁复的阴阳历继承并不断发展下去,困扰历代天文历法学家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历法特色。
这样想来,季意如深感失望,叹息道:“我曾经听说这样一句话‘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就不害怕洪水;蓄积湖水,整修水利就不担心干旱。事在人为,祸患是从前就早早埋下的与,与天意何干。眼下鲁历错漏频出,已然大害于农,若不废止,遗祸千年!”
季意如也不顾眼前一师一徒惊骇失色,起身拱手道:“下大夫的话我不敢苟同。请恕我无礼,这便要离去了。”
梓慎闻言,闭上眼睛也不起身,淡淡道:“大司徒请便。”
就这样两人各自气愤失望,不欢而散。
季意如拂袖而去,而梓慎也闷哼一声,顾自往后庭而去。方才侍立于侧的学生见夫子离去这才赶紧跟出去,不想季意如已经乘车而去。
望着华贵的车驾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转角,栾平才叹道:“大司徒实乃非常人也。”
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