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分谷进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从屯留一路南下,首先要经过长平,再顺着长平直下,乃是径城,过了径城之后,就直入洛阳地界了。
此处到洛阳,多是坦途,相当于从洛阳到大梁的距离,不过四百里之多,若是快马,两日便可到达。
正是因为如此便利,匡章这个六国大军的主将,虽远在主力之外,可对于洛阳所发生的战事,依旧是了如指掌。
战事到如今,洛阳的确是出了冯章这个变故,但掌握主动权的,依旧还是乐毅,只要破了宜阳,战事就结束了。
在屯留邑的他,则要比乐毅憋屈得多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位从未有过谋面的秦国年轻都督,居然能有这样的本事,不仅可以料敌先机,而且还能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秦军手中。
对方据守艰险,他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若是进了,怕掌握了主动权的白起,给他来个措手不及,什么是兵败如山倒,就是在你中军未察觉时,就已经在落败了,若是要退,这怎可能,河东都还没有摸到呢?
屯留邑,乃属韩国上党郡。
当年晋国时,此处名为纯留,约在五十年前,赵肃侯夺晋君端氏,令其徙于屯留,因此而更名为屯留邑。
此处,乃是一片河谷,流经之水,名为丹水,丹水自北向南,流向洛邑地界,所形成的平川,也是整个韩国上党郡,唯一的一处大平原了。
此番六国谋秦,洛阳一路大军,可以称之为南路大军,而屯留一路大军,可称之为北路大军。
这一南一北,都是由东往西进发,不同的是,南路大军所经之处,多是平川,所破乃是秦人的三阳制敌长廊。北路大军,也是向东而行,但出了屯留地界,眼前尽是大山,二者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从东向西,是一条直线。
匡章将北路大军集结于屯留,这是因为只有屯留,方可安置大军,方可安置粮草,方可作为齐楚二十五万士卒的缓冲之地,也是因为屯留正西,便是平阳。
齐国大军从临淄开拔,过韩魏两国而到此处,而楚国大军,在各地征集起来后,有些过韩魏,有些则须得过齐魏韩三国,所以在这行军速度上,自然就慢了一筹。
六国伐秦,那便是六国之事,非一国所能为,匡章不愿意齐国大军先出屯留,去独自面对秦军,所以他就多等了一阵,等他反应过来白起的战略意图时,白起的两万大军,已经集结到位,占据了先机,之后八万战卒,又陆陆续续地赶来,形成了今日之局面。
他早做了功,对秦国这支大军,是非常的了解,十万尽是洛阳战卒,他也清楚,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军队,和一支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军队,在真正交手的时候,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从屯留一路南下,首先要经过长平,再顺着长平直下,乃是径城,过了径城之后,就直入洛阳地界了。
此处到洛阳,多是坦途,相当于从洛阳到大梁的距离,不过四百里之多,若是快马,两日便可到达。
正是因为如此便利,匡章这个六国大军的主将,虽远在主力之外,可对于洛阳所发生的战事,依旧是了如指掌。
战事到如今,洛阳的确是出了冯章这个变故,但掌握主动权的,依旧还是乐毅,只要破了宜阳,战事就结束了。
在屯留邑的他,则要比乐毅憋屈得多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位从未有过谋面的秦国年轻都督,居然能有这样的本事,不仅可以料敌先机,而且还能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秦军手中。
对方据守艰险,他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若是进了,怕掌握了主动权的白起,给他来个措手不及,什么是兵败如山倒,就是在你中军未察觉时,就已经在落败了,若是要退,这怎可能,河东都还没有摸到呢?
屯留邑,乃属韩国上党郡。
当年晋国时,此处名为纯留,约在五十年前,赵肃侯夺晋君端氏,令其徙于屯留,因此而更名为屯留邑。
此处,乃是一片河谷,流经之水,名为丹水,丹水自北向南,流向洛邑地界,所形成的平川,也是整个韩国上党郡,唯一的一处大平原了。
此番六国谋秦,洛阳一路大军,可以称之为南路大军,而屯留一路大军,可称之为北路大军。
这一南一北,都是由东往西进发,不同的是,南路大军所经之处,多是平川,所破乃是秦人的三阳制敌长廊。北路大军,也是向东而行,但出了屯留地界,眼前尽是大山,二者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从东向西,是一条直线。
匡章将北路大军集结于屯留,这是因为只有屯留,方可安置大军,方可安置粮草,方可作为齐楚二十五万士卒的缓冲之地,也是因为屯留正西,便是平阳。
齐国大军从临淄开拔,过韩魏两国而到此处,而楚国大军,在各地征集起来后,有些过韩魏,有些则须得过齐魏韩三国,所以在这行军速度上,自然就慢了一筹。
六国伐秦,那便是六国之事,非一国所能为,匡章不愿意齐国大军先出屯留,去独自面对秦军,所以他就多等了一阵,等他反应过来白起的战略意图时,白起的两万大军,已经集结到位,占据了先机,之后八万战卒,又陆陆续续地赶来,形成了今日之局面。
他早做了功,对秦国这支大军,是非常的了解,十万尽是洛阳战卒,他也清楚,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军队,和一支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军队,在真正交手的时候,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