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重臣有分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态,成何体统?君前失仪可知其罪?”
李辅国当即训斥了那名急吼吼的宦官,李亨最忌讳身边的人毛毛躁躁,今日他的心情不错,如果因此而坏了天子的心情,岂非得不偿失?
宦官当即被吓的匍跪于地,连连口头求饶。
“奴婢知罪,奴婢知罪,请陛下责罚!”
好在李亨不是个轻易责罚人的天子,往往即便生气也是如做太子时的习惯一样,暗自隐忍了。
李辅国就是知道李亨的这个习惯,才训斥这些毛躁的宦官,否则让天子把怒气憋在心里,不知何年何月就会溢满而爆发,那么他这个身边最亲信的人就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受害者。
“李辅国,不要责备他们,既然是大喜事,兴奋作态也是人之常情!”
说着,李亨又看向了那匍跪于地瑟瑟发抖的宦官,轻声道:
“起来吧,喜极作色,何罪之有?”
吓坏了的宦官如蒙大赦一般,连连口头谢恩,但说什么也不肯起来。
李亨有些不耐烦,他说话做事向来不作伪,既是认为此人无罪,也就不会责罚于人。
“你不起来,总要说说有什么大喜事啊?”
那宦官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此来是要报喜的!
“陛,陛下,有军报,安西节度副使李嗣业领兵十万,已经抵达长安以西二十里!”
说话间,宦官的心情沮丧至极,原本报喜是个优差,多少宫中的宦官以为报喜而受到天子的注意和奖赏,尤其是监门将军张辅臣,从小黄门一跃成为内侍中地位数一数二的人物,只因为一道军报而已。张辅臣的经历在宫中已经成了传奇,成了所有宦官的榜样。
然则,一则报喜求赏的优差,却因为欢喜紧张过甚成了坏事,宦官懊恼的同时,又暗骂李辅国从中作梗,真真是卑鄙小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嗣业大军一来,正可与御史大夫里应外合,一举全歼叛军!”
李亨的脸上也挂着难言的喜悦之色。
“速去召御史大夫进宫!”
忽而皇城外传来阵阵钟声,是钟楼敲钟报晓,新的一天到了,李亨的心情极佳。昨日一战虽然死伤不少,但挫败了叛军的困兽之斗,今日又得报李嗣业带着十万安西军赶来勤王,岂能不兴奋,岂能不形于色?
“对,连先生也一并召进宫来,朕,朕要与他们一齐议论此事!”
李亨口中的先生,只有李泌一人当得。但提起李泌,李辅国的心中就有些疙疙瘩瘩。
当初李亨尚在做太子的时候,李泌曾向李亨秘密进言,称宦官早晚必为大唐心腹之害,因而建议削夺宦官之权,封官决不许超过五品,更不许与闻军国重事。
这则进言是极秘密的,李辅国也是通过义子才偶然得知,不过李亨似乎对李泌的建议颇不以为然,甚至比太上皇在位时更加重用宦官。
除了对太上皇在位时几个颇有知兵之名的宦官加以封赏以外,还对当年东宫的一应亲信宦官委以要职重权。
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态,成何体统?君前失仪可知其罪?”
李辅国当即训斥了那名急吼吼的宦官,李亨最忌讳身边的人毛毛躁躁,今日他的心情不错,如果因此而坏了天子的心情,岂非得不偿失?
宦官当即被吓的匍跪于地,连连口头求饶。
“奴婢知罪,奴婢知罪,请陛下责罚!”
好在李亨不是个轻易责罚人的天子,往往即便生气也是如做太子时的习惯一样,暗自隐忍了。
李辅国就是知道李亨的这个习惯,才训斥这些毛躁的宦官,否则让天子把怒气憋在心里,不知何年何月就会溢满而爆发,那么他这个身边最亲信的人就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受害者。
“李辅国,不要责备他们,既然是大喜事,兴奋作态也是人之常情!”
说着,李亨又看向了那匍跪于地瑟瑟发抖的宦官,轻声道:
“起来吧,喜极作色,何罪之有?”
吓坏了的宦官如蒙大赦一般,连连口头谢恩,但说什么也不肯起来。
李亨有些不耐烦,他说话做事向来不作伪,既是认为此人无罪,也就不会责罚于人。
“你不起来,总要说说有什么大喜事啊?”
那宦官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此来是要报喜的!
“陛,陛下,有军报,安西节度副使李嗣业领兵十万,已经抵达长安以西二十里!”
说话间,宦官的心情沮丧至极,原本报喜是个优差,多少宫中的宦官以为报喜而受到天子的注意和奖赏,尤其是监门将军张辅臣,从小黄门一跃成为内侍中地位数一数二的人物,只因为一道军报而已。张辅臣的经历在宫中已经成了传奇,成了所有宦官的榜样。
然则,一则报喜求赏的优差,却因为欢喜紧张过甚成了坏事,宦官懊恼的同时,又暗骂李辅国从中作梗,真真是卑鄙小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嗣业大军一来,正可与御史大夫里应外合,一举全歼叛军!”
李亨的脸上也挂着难言的喜悦之色。
“速去召御史大夫进宫!”
忽而皇城外传来阵阵钟声,是钟楼敲钟报晓,新的一天到了,李亨的心情极佳。昨日一战虽然死伤不少,但挫败了叛军的困兽之斗,今日又得报李嗣业带着十万安西军赶来勤王,岂能不兴奋,岂能不形于色?
“对,连先生也一并召进宫来,朕,朕要与他们一齐议论此事!”
李亨口中的先生,只有李泌一人当得。但提起李泌,李辅国的心中就有些疙疙瘩瘩。
当初李亨尚在做太子的时候,李泌曾向李亨秘密进言,称宦官早晚必为大唐心腹之害,因而建议削夺宦官之权,封官决不许超过五品,更不许与闻军国重事。
这则进言是极秘密的,李辅国也是通过义子才偶然得知,不过李亨似乎对李泌的建议颇不以为然,甚至比太上皇在位时更加重用宦官。
除了对太上皇在位时几个颇有知兵之名的宦官加以封赏以外,还对当年东宫的一应亲信宦官委以要职重权。
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