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左拾遗为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陛下,臣有不察,不明之罪,今日事罢,愿辞官去职!”
此言一出,非但李亨,就连李辅国都吓了一跳,想不到这老家伙竟如此刚烈,比之从前那个寡言少语的人已经是判若两人。
李亨当然不愿意崔涣辞相,此人虽然对秦晋有成见,不过骨子里却是公忠体国。如果因为这点过错就将其赶回老家,岂非让天下忠臣士人寒心?
“御史大夫秦晋,觐见天子!”
忽而,又有宦官在外面高呼。
在这吵成一锅粥的时刻,秦晋居然也到了。秦晋的待遇比之高适又更胜了一筹。他可以不经通禀,直接入殿觐见。
很快,秦晋与高适几乎同时进入了殿内。
“两位爱卿来的正好,都来参详参详,李璘谋反事当如何处置!”
“陛下,臣赞同崔相公的建议,当立即派兵剿灭李璘叛军,否则将对房相公的东征大军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他在殿门口时就已经听到了里面的争吵,崔涣中气十足,声音都清清楚楚的传到了外面。
李亨不禁一怔,问道:
“出兵?朝廷哪里还有兵可出了?”
现在的关中只有神武军和左卫军两支兵马,神武军兵员不过两万人,那是要准备随时策应房琯东征大军的。潼关倒是有裴敬的三万人马,可潼关关乎三辅生死,兵力更不可轻易调动。至于,左卫军和那些纨绔子弟组成的新军,李亨都不确定他们是否有合格的战斗力,更何况,关中也必须有足够的兵马坐镇,以备不时之需。
总而言之,李亨心念百转都找不到一支可以派往江陵平叛的大军。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今日却是已经到了这地步,又何从平乱呢?”
李辅国当即眼珠一转,建议道:
‘陛下,事急从权,不如以神武军讨伐李璘!’
崔涣立即针锋相对:
“神武军人马本就不多,兵员又多是关中河东任事,到江南去胜负未可知也!”
李辅国眼皮一番,当即就要和崔涣进一步争执。
秦晋却忽而开口了。
“陛下,臣举荐一人,可抵十万精锐!”
李辅国和崔涣俱是被惊得一怔,这秦晋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有李亨目露喜色,他知道秦晋从未说过空话,甚至于在昨日间,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推断,到最后的结果还不是证实了他的先见之明?
“秦卿举荐何人,快快说来!”
秦晋从容道:
“此人也在殿内,就是高适!”
高适?
所有人都大觉不可思议。高适此前不过是个左拾遗这等无关紧要的小官,又从来没表现过其有过人的将才,怎么到了秦晋的嘴里就成了堪抵十万精锐的不世之才了呢?
李亨听到了高适的名字,先是一阵愣怔,继而目光又马山个转到了站在秦晋身后的高适。他一想到高适乃秦晋所举荐之时,心中立时也就了然,秦晋一定早就深悉高适之才。
与李亨不同,崔涣则更多的是对秦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陛下,臣有不察,不明之罪,今日事罢,愿辞官去职!”
此言一出,非但李亨,就连李辅国都吓了一跳,想不到这老家伙竟如此刚烈,比之从前那个寡言少语的人已经是判若两人。
李亨当然不愿意崔涣辞相,此人虽然对秦晋有成见,不过骨子里却是公忠体国。如果因为这点过错就将其赶回老家,岂非让天下忠臣士人寒心?
“御史大夫秦晋,觐见天子!”
忽而,又有宦官在外面高呼。
在这吵成一锅粥的时刻,秦晋居然也到了。秦晋的待遇比之高适又更胜了一筹。他可以不经通禀,直接入殿觐见。
很快,秦晋与高适几乎同时进入了殿内。
“两位爱卿来的正好,都来参详参详,李璘谋反事当如何处置!”
“陛下,臣赞同崔相公的建议,当立即派兵剿灭李璘叛军,否则将对房相公的东征大军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他在殿门口时就已经听到了里面的争吵,崔涣中气十足,声音都清清楚楚的传到了外面。
李亨不禁一怔,问道:
“出兵?朝廷哪里还有兵可出了?”
现在的关中只有神武军和左卫军两支兵马,神武军兵员不过两万人,那是要准备随时策应房琯东征大军的。潼关倒是有裴敬的三万人马,可潼关关乎三辅生死,兵力更不可轻易调动。至于,左卫军和那些纨绔子弟组成的新军,李亨都不确定他们是否有合格的战斗力,更何况,关中也必须有足够的兵马坐镇,以备不时之需。
总而言之,李亨心念百转都找不到一支可以派往江陵平叛的大军。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今日却是已经到了这地步,又何从平乱呢?”
李辅国当即眼珠一转,建议道:
‘陛下,事急从权,不如以神武军讨伐李璘!’
崔涣立即针锋相对:
“神武军人马本就不多,兵员又多是关中河东任事,到江南去胜负未可知也!”
李辅国眼皮一番,当即就要和崔涣进一步争执。
秦晋却忽而开口了。
“陛下,臣举荐一人,可抵十万精锐!”
李辅国和崔涣俱是被惊得一怔,这秦晋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有李亨目露喜色,他知道秦晋从未说过空话,甚至于在昨日间,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推断,到最后的结果还不是证实了他的先见之明?
“秦卿举荐何人,快快说来!”
秦晋从容道:
“此人也在殿内,就是高适!”
高适?
所有人都大觉不可思议。高适此前不过是个左拾遗这等无关紧要的小官,又从来没表现过其有过人的将才,怎么到了秦晋的嘴里就成了堪抵十万精锐的不世之才了呢?
李亨听到了高适的名字,先是一阵愣怔,继而目光又马山个转到了站在秦晋身后的高适。他一想到高适乃秦晋所举荐之时,心中立时也就了然,秦晋一定早就深悉高适之才。
与李亨不同,崔涣则更多的是对秦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