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农民工之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柳擎宇赶到工地现场的时候,现场的施救工作正在进行中,鹿角县县委书记郭长德、县长朱林志正站在现场亲自指挥,各种救援力量在工人们的协助下,小心翼翼的挪开脚手架等各种物体,将砸在下面的工人小心翼翼的救起。
看到柳擎宇过来了,郭长德、朱林志等人连忙过来向柳擎宇打招呼,柳擎宇直接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客套,直接跟我说说现场的情况怎么样了。”
郭长德见状,连忙说道:“柳市长,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行9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严重,五人轻伤。下面应该还有被砸工人,我们正在奋斗抢救之中。”
听到竟然已经死了9个人,柳擎宇的脸色顿时阴沉起来。
9个人!那可是9条人命啊!虽然死得都是农民工,但是在柳擎宇的眼中,农民工和所有鹿鸣市的市民一样,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家庭的顶梁柱,每一个人都是在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用他们的汗水、血水在滋补着自己的家庭,养育着他们的子女,也许他们这一代是农民工,但是很有可能他们下一代子女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会出现一个华夏的比尔盖茨、出现一个新时代的马云!
农民工的生活很苦,这一代柳擎宇深有感触!因为柳擎宇幼年时期曾经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曾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农村生活的苦辣酸甜,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感受到了农民那淳朴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柳擎宇才能够深深的理解农民,理解农民工。
柳擎宇心中非常清楚,对于农民而言,如果在家务农种地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丰衣足食的话,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出来打工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很多农民的追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还有粮食补贴、指导价收粮,但是,对于农民来说,种地依然是收入很低的行业,一年辛辛苦苦的劳动下来,赶上行情好的年景,也许一亩地粮食除去成本可以赚个四五百元,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也许可以赚个千八百元,但是一旦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够保证不亏本就是好事啊。毕竟,现在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几乎每年都在疯涨,逼得农民要想靠种地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几乎成了奢望。
所以,农民工越来越多,出去打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妇女问题越越发严峻。平时在办公室里的时候,柳擎宇也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尤其是对于国家的各项指导政策,柳擎宇更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鹿鸣市的现状,思考着解决问题之策。
这时,两名农民工被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柳擎宇赶到工地现场的时候,现场的施救工作正在进行中,鹿角县县委书记郭长德、县长朱林志正站在现场亲自指挥,各种救援力量在工人们的协助下,小心翼翼的挪开脚手架等各种物体,将砸在下面的工人小心翼翼的救起。
看到柳擎宇过来了,郭长德、朱林志等人连忙过来向柳擎宇打招呼,柳擎宇直接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客套,直接跟我说说现场的情况怎么样了。”
郭长德见状,连忙说道:“柳市长,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行9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严重,五人轻伤。下面应该还有被砸工人,我们正在奋斗抢救之中。”
听到竟然已经死了9个人,柳擎宇的脸色顿时阴沉起来。
9个人!那可是9条人命啊!虽然死得都是农民工,但是在柳擎宇的眼中,农民工和所有鹿鸣市的市民一样,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家庭的顶梁柱,每一个人都是在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用他们的汗水、血水在滋补着自己的家庭,养育着他们的子女,也许他们这一代是农民工,但是很有可能他们下一代子女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会出现一个华夏的比尔盖茨、出现一个新时代的马云!
农民工的生活很苦,这一代柳擎宇深有感触!因为柳擎宇幼年时期曾经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曾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农村生活的苦辣酸甜,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感受到了农民那淳朴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柳擎宇才能够深深的理解农民,理解农民工。
柳擎宇心中非常清楚,对于农民而言,如果在家务农种地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丰衣足食的话,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出来打工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很多农民的追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还有粮食补贴、指导价收粮,但是,对于农民来说,种地依然是收入很低的行业,一年辛辛苦苦的劳动下来,赶上行情好的年景,也许一亩地粮食除去成本可以赚个四五百元,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也许可以赚个千八百元,但是一旦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够保证不亏本就是好事啊。毕竟,现在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几乎每年都在疯涨,逼得农民要想靠种地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几乎成了奢望。
所以,农民工越来越多,出去打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妇女问题越越发严峻。平时在办公室里的时候,柳擎宇也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尤其是对于国家的各项指导政策,柳擎宇更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鹿鸣市的现状,思考着解决问题之策。
这时,两名农民工被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