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名士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若说读书习字,还是你耶耶的学问更好,还有字,他的字写得也好。”
张昌宗自幼长于宫廷,有幸受过则天皇帝教导,则天皇帝好书法,收藏有许多名家法帖,宠爱张昌宗,见他习字,曾给他赐了不少,张昌宗的字可谓是承自名家,只是鲜少有作品流出,于士林中名声不大,但亲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字写得好。
宝宁答道:“阿耶教的,只是没有阿娘教的多,阿娘说阿耶正忙,他要写许多文章,让宝宁不要打扰阿耶,不过,阿耶每日都会抽空与宝宁一起写字,宝宁习字的字帖都是阿耶亲自写的。”
太平公主点点头,又问:“这么久了你耶娘才让你来见我,早些时候做什么去了?”
不能让你外祖母知道我们出去玩了,不然,外祖母不得去,知晓了会难过的,我们等她空闲了,下次再约上她一起去。
父母和祖祖是这么交代,宝宁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于是神色也没什么异常,依旧笑得又甜又可爱:“就是平常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同。”
对,平常也会出去玩耍,所以,宝宁不算说谎,宝宁还是好宝宝!
小姑娘笑得甜甜地。太平公主打量她两眼,见问不出什么,觉得可能自己多心了,小两口这一年真的只是闷在家里,并非是人不在。
哄着外孙女玩了一阵,太平公主还见了文英一面,待张文英也算亲切,并不如外间传闻的那等威严深重、不近人情。
太平公主也知道张昌宗派侄子过来见她的用意,结合往日张文英的战绩,又看他一派英姿飒爽的样子,心头一动,抬抬手把他安排到南衙禁军去了。
及至三月的时候,季刊上一连刊登了张昌宗署名的七篇杂文,轰动士林,惹起极大的讨论之声,各种信件乃至文稿雪片一样飞向季刊编辑部。
这七篇杂文一出,张昌宗经史上的学问水平,一目了然,长安人民乃至天下民众才想起张昌宗早些年也是有才子名声的,他可不是只会领兵打仗的大老粗。这些年,他的才名都让身上的军功赫赫给掩盖了,倒叫人忘了人也是从小就有名声的才子,一时间,不止士林民间,便是朝上,对张昌宗的这七篇杂文,也是议论纷纷,张昌宗一时风头无两。
至此,太平公主才算放下怀疑,敢情这一年多都闭门读书做学问去了,难怪来信寥寥。看着他这些年忙着领兵打仗,似乎忙得读书的空闲都没有了,想不到上官一逝,倒让他起了做学问的心思,这七篇杂文一出来,张昌宗就算不著书立传,也有一代名家之相了,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大家,上官的才名,倒让他的弟子给坐实了,毕竟,张昌宗可是师承自上官啊。以六郎的品行,以及他对上官的敬重,会这么做也不奇怪。
而这七篇杂文,崇胤也说了,文采斐然,自成一家,见解精辟,发人深省,假以时日,自成一派也不是不可能。加之张昌宗为母亲、为师父接连守这么多年孝,读书人的节操、礼法遵守的极好,士人重礼法,张昌在外间风评是上佳,士林中对他这七篇杂文,讨论很多,除了少数人,大多持有正面看法。
太平公主满意了,当下便暗示手下的门客、士子们加入讨论,多多夸赞张昌宗,务必要把他名士的名声给坐实。
然而,张昌宗的学问不止如此,在发表了七篇杂文后,在后续的季刊中,又陆陆续续发表了六篇杂文,
一年时间内,在四期季刊上,张昌宗一共发表了十三篇杂文,后世人称张氏十三篇,从基础的“仁义礼智信”这等做人道理到为国为民的施政思想,系统、深刻的阐述明白他的学术思想和观念,张昌宗以将近而立的年纪,成为天下有名的饱学之士,名动四方,第一次以文名凌驾诗才之上,真正在士林中站稳了脚跟,才子名士之名才算名符其实。
第(3/3)页
若说读书习字,还是你耶耶的学问更好,还有字,他的字写得也好。”
张昌宗自幼长于宫廷,有幸受过则天皇帝教导,则天皇帝好书法,收藏有许多名家法帖,宠爱张昌宗,见他习字,曾给他赐了不少,张昌宗的字可谓是承自名家,只是鲜少有作品流出,于士林中名声不大,但亲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字写得好。
宝宁答道:“阿耶教的,只是没有阿娘教的多,阿娘说阿耶正忙,他要写许多文章,让宝宁不要打扰阿耶,不过,阿耶每日都会抽空与宝宁一起写字,宝宁习字的字帖都是阿耶亲自写的。”
太平公主点点头,又问:“这么久了你耶娘才让你来见我,早些时候做什么去了?”
不能让你外祖母知道我们出去玩了,不然,外祖母不得去,知晓了会难过的,我们等她空闲了,下次再约上她一起去。
父母和祖祖是这么交代,宝宁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于是神色也没什么异常,依旧笑得又甜又可爱:“就是平常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同。”
对,平常也会出去玩耍,所以,宝宁不算说谎,宝宁还是好宝宝!
小姑娘笑得甜甜地。太平公主打量她两眼,见问不出什么,觉得可能自己多心了,小两口这一年真的只是闷在家里,并非是人不在。
哄着外孙女玩了一阵,太平公主还见了文英一面,待张文英也算亲切,并不如外间传闻的那等威严深重、不近人情。
太平公主也知道张昌宗派侄子过来见她的用意,结合往日张文英的战绩,又看他一派英姿飒爽的样子,心头一动,抬抬手把他安排到南衙禁军去了。
及至三月的时候,季刊上一连刊登了张昌宗署名的七篇杂文,轰动士林,惹起极大的讨论之声,各种信件乃至文稿雪片一样飞向季刊编辑部。
这七篇杂文一出,张昌宗经史上的学问水平,一目了然,长安人民乃至天下民众才想起张昌宗早些年也是有才子名声的,他可不是只会领兵打仗的大老粗。这些年,他的才名都让身上的军功赫赫给掩盖了,倒叫人忘了人也是从小就有名声的才子,一时间,不止士林民间,便是朝上,对张昌宗的这七篇杂文,也是议论纷纷,张昌宗一时风头无两。
至此,太平公主才算放下怀疑,敢情这一年多都闭门读书做学问去了,难怪来信寥寥。看着他这些年忙着领兵打仗,似乎忙得读书的空闲都没有了,想不到上官一逝,倒让他起了做学问的心思,这七篇杂文一出来,张昌宗就算不著书立传,也有一代名家之相了,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大家,上官的才名,倒让他的弟子给坐实了,毕竟,张昌宗可是师承自上官啊。以六郎的品行,以及他对上官的敬重,会这么做也不奇怪。
而这七篇杂文,崇胤也说了,文采斐然,自成一家,见解精辟,发人深省,假以时日,自成一派也不是不可能。加之张昌宗为母亲、为师父接连守这么多年孝,读书人的节操、礼法遵守的极好,士人重礼法,张昌在外间风评是上佳,士林中对他这七篇杂文,讨论很多,除了少数人,大多持有正面看法。
太平公主满意了,当下便暗示手下的门客、士子们加入讨论,多多夸赞张昌宗,务必要把他名士的名声给坐实。
然而,张昌宗的学问不止如此,在发表了七篇杂文后,在后续的季刊中,又陆陆续续发表了六篇杂文,
一年时间内,在四期季刊上,张昌宗一共发表了十三篇杂文,后世人称张氏十三篇,从基础的“仁义礼智信”这等做人道理到为国为民的施政思想,系统、深刻的阐述明白他的学术思想和观念,张昌宗以将近而立的年纪,成为天下有名的饱学之士,名动四方,第一次以文名凌驾诗才之上,真正在士林中站稳了脚跟,才子名士之名才算名符其实。